新世界运输公司

第377章 奇怪的张伟

“我需要捕获一些样本,好回去交差,你不会介意吧。”林若楠笑嘻嘻地说。

张伟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布袋,就是很普通的袋子,粗暴地将发女的头颅塞了进去。起初吴鸣还想要提醒,但他发现那鼓鼓的布袋非常安静,没有任何挣扎的迹象。

这时林若楠笑着解释说:“布袋里涂满了‘脏虫’,对这种改造怪物有很强的能力克制和昏迷作用,她绝对逃不出来的。”

脏虫?

这是一种吴鸣认知外的昆虫,而他确实以为那布袋子里被塞满了脏兮兮的虫子。

“并不是你认为的虫子,是你在地下实验室里见过的黄色原液,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微生物。”小金小声地向吴鸣解释。

林若楠好像听到了,笑容更深了些。与他不同的是,身后立定的张伟就好像是种在那里的一棵树干,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就一言不发伫立着。

——像个保镖。

吴鸣在心里给张伟做出了一个评价。

——像一条狗。

小金的评价总是充满了对他人的侮辱性。

“嗯……她杀害了我的同伴,我不知道你们抓她回去之后要做什么。但我想,应该会对死者和活在悲痛中的伙伴们一个公平公正的惩治吧。”吴鸣眼神黯淡了几分,他想起了周雪柔的坚强和笑容。她总是向外展现着一个强硬冷静的态度,在末日中保护着自己的妹妹。绝望从来都没有压倒她,她从不害怕恐惧和黑暗,她保护了她在现世唯一的亲人,哪怕她知道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放心吧,等待它的将是最严厉地审判!”

得到林若楠的保证后,吴鸣沉痛的心情稍微轻了一丝,他曾想过完全摧毁发女的复活因子,这对他来说并不难,但心底又会对这种人形怪物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他没有办法杀人,或说他害怕杀人,但又会对死在眼前的人类投以漠视的情绪,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吴鸣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能将这一切都栽赃在杨伯言行不一的育人方式上,他通常都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谢谢,后面还有两只呃……一张狗毛皮和一条石鱼。”

“石鱼?”林若楠怔了怔,马上反应了过来,“蝾螈吧,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悍,很多试验都能用得到它们。”

“是吗。”吴鸣沉思着,他肩上的小金则立刻警觉起来。

张伟在收到林若楠的指示后就准备要离开这里,去接收被吓破胆的风狗与石龙。可就在他面无表情经过吴鸣时,后者鼻尖轻轻动了动。

“你有看到过我的宠物吗?是一只乌鸦。”

轻轻的询问声却将这里的气温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异常锋利的空气。林若楠笑容不变,望着吴鸣的眼神却有些古怪,像是有着赞扬和鼓励。

与吴鸣肩膀标齐之后,张伟也笑了,他没有去看吴鸣,双眼平视前方,那洁白的排牙在夜里非常显眼,“见过。”

“是吗,在哪里?”吴鸣脸色一喜追问道。

保持警惕的小金闻到了一丝不妙,胸口处的菱形仓自动运转起来。他在吴鸣衣服下的皮肤上构起一层光盾,这是它现在唯一能做的防备。

反观吴鸣,他好像根本就没有察觉到丝毫异样,很欣喜地看着张伟。

“不是见过吗,在我们遇到的时候,你身边飞着一只黑色的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