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知夫人可愿和我共枕席否

第441章 破晓前的追杀

月色之下,百余骑朝着东南方向飞速疾驰。

这是赵云打过的最富裕的一次仗,以往的时候,董军的战马吃紧,士兵们根本没有换乘的战马。

因此,就算是骑兵,也得是赶赶路,然后休息一段时间,以免让比人还要金贵的战马累死。

但这次就不同了,骑兵有着充裕的战马换乘,士兵完全不需要停下来休整。

“将军,就快要到襄垣了,要不要停下来歇息一下。”

越兮看向赵云,出言提醒道。

战马可以换着休息,但人却没办法休息。

一行人策马狂奔了近乎一夜,眼看着就要天明,停下来吃些干粮补充一下体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襄垣?”

“休息一下吧。”

赵云惊讶的应了一声后,下令将士们停下休息。

抵达襄垣,意味着距离壶关只剩下了不到二百里。

以轻骑的速度,完全可以在明日午时抵达壶关,看来此次任务应该算是圆满完成了。

赵云抬头看着满天星辰,这奇妙的景色,在以往唯有在山上的那段时间才时常能够看到。

明明是漫天的星斗、明月高悬的景色,在最东方的夜幕下,却有一道耀眼的光芒。

就好比一把天刀割裂了夜空,将这漫天的星辰撕裂。

“赵将军,等回去,我跟主公申请一下,调到你的玄甲营怎么样?”

越兮盘膝坐在地上,面带着笑意的问道。

他投靠董宁最晚,与很多人都说不上什么话,越兮也知道并不是这些同袍们排外,而是他一没军功,二也没表现出过人的实力。

因此,这次主动请求和赵云一同出任务,越兮主要就是想找一根大腿抱抱。

虽然赵云在军中也才刚刚混到杂号将军,但以对方的年龄以及跟随董宁的时间来看,对方未来必能成为大乾高级将领。

“当然可以。”

赵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玄甲营中,好友夏侯兰实力并不强,平时也就是帮他处理一下军务。

上战场的话,能帮助他的只有吕家兄弟。

如果能够多一个实力不下于他的越兮,将来征战之时压力也会小一些。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赵云的妹妹。

身为乾王夫人之一,虽说她的子嗣未来很难和那几位子嗣相争,但凭他在军中的地位,也能够保妹妹未来不受欺负。

而自己的地位越高,所拥有的话语权也就越高,将来若有皇储之争,就算妹妹的儿子无法成为接班人,但也能避免成为皇储争斗牺牲品。

人都是有私心的,就算是忠义如赵云,也需要为至亲之人考虑考虑。

当然了,这种考虑仅在忠义之后,在大是大非上,赵云绝不会偏袒任何人。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远方突然传来一声尖啸。

一支箭矢撕裂长空,直冲云霄。

咻——

刺耳的锐鸣之声,在寂静的夜空之下格外的响亮刺耳。

尖啸之声过后,西方的大地上传来战马奔腾的声响,犹如滚滚雷鸣,让众人心中一紧。

“坏了!”

“众将听令,立即上马,开始撤退!”

赵云脸色一变,厉声下令道。

众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三十六骑第一时间便翻身上马。

“撤。”

赵云回头看了一眼奔腾而来的敌军,再次喝了一声。

“别给他们跑了,追!”

戴胡阿狼泥看着向南逃去的汉人骑兵,高举手中狼牙棒喝令道。

破晓前夕,一千鲜卑骑兵紧紧的咬住汉人骑兵。

而那支哨箭宣告着,赵云等人绝不能停下与敌人交战。

“汉狗,你们跑不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