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知夫人可愿和我共枕席否

第276章 意外之喜

在即将动身前往幽州前,董宁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去做。

那就是将答应华老头的事情给办了。

一间医馆对于董宁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但为了让华佗教出更多对董宁有用的医疗人才,他决定将医馆弄得大一点。

同时,他也在朝会上提出了增加医者地位的决策。

当然,反对的人也有,但却反对无效。

最终在士农工商之中,医被划分到了工的类别之中。

这对于医者来说,绝对是划时代的改革。

华佗住在洛阳城外,并不是董宁不想给他安排在城内居住。

而是这个老家伙觉得,自己在城外,可以更加方便地为百姓治病。

城内的世家、豪族一般都会在府中供养门客,这些门客里不乏医术精湛之人。

相比之下,城外的贫苦百姓更加需要自己。

对此,董宁只能表示,这老头的觉悟太高。

今日,医馆的选址已经定了下来,董宁闲来无事便亲自来到了华佗的家里。

“华佗!”

董宁进入华佗的小民居里,正好看到这老头在一尊雕像前祭拜。

“这是干嘛呢?”

董宁很是好奇地凑了过去,问道。

“呃,大将军,这是你的雕像啊!”

“经过大将军提议将医者的地位提高后,杏林中人无不把将军视为圣人。”

华佗笑着对董宁解释道。

“咳咳...别,犯不着。”

董宁轻咳两声,感觉有些怪怪的。

随后将此次前来的目的说了出来:“此次来,主要是为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医署已经选好地址了。”

“今年夏季你应该就能够正式接手了。”

“你可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情哦!”

闻言,华佗顿时一喜。

虽然董宁当初亲口答应了他,但说实话,他还真没想过董宁的速度这么快。

“老夫提百姓、提医者谢过大将军!”

华佗拂了一下下摆后,竟然就这般跪了下来。

“哎,你这是干什么?”

董宁连忙将老头扶起。

华佗的年纪比他大了近乎两轮,虽说古代有尊卑之别,但除了满清一朝外却很少有行跪礼。

“大将军所作所为,当得起华佗一拜。”

“您所做之事,可是功在千秋之事,相信未来医者会越来越多。”

“宁愿架上药生尘, 但愿人间无疾苦,将军非杏林之人,并不懂老夫每次看到那些被病痛折磨之人的心情啊。”

华佗感动的老泪纵横,仿佛天下间已经没有了病患一般。

“行了,我还有些事,就先走了。”

董宁最受不得煽情,于是摆了摆手便离开了此地。

正当他离开华佗家中,准备骑马返回城内时,远处的一辆马车吸引了他的目光。

马车的速度并不慢,很快便停在了董宁的面前。

“敢问小兄弟,华神医可在此地居住?”

壮汉拱了拱手,对着董宁问询道。

“不知阁下是何人,缘何来到此地寻医?”

董宁没有立即回答,反而好奇的问了一句。

他不知道对方的来意,因此也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万一是和他有着同种目的,看中了老头的能力呢?

“在下乃南阳人,姓黄。”

“犬子身患顽疾,在下四处打听名医,想为犬子治病。”

“只可惜寻遍了荆州、豫州,也没有治好小儿的病。”

“正当我准备放弃之时,听闻华神医在洛阳,因此我便赶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