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小红娘:以身为器

第151章 新城

“很好,这个人数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接下来见看我们新城的建设情况了!”

……

新城的建设,完全不用担心。

数千的机扩人偶,在神机门弟子的控制下,井井有条的开始建设。

城池的设计图是直接放大版本的碎叶城,各种法宝防御系统,也是顶级配置。

林涣为了方便,甚至在全城布置了通讯法宝的线路。

还有专门配置了法宝“巴士”。

这是一种可以悬浮飞行的运输工具,上面有座椅,飞行在离地十几丈的高度。

既不影响地上人的信任,同时也能方便城中的交通。

除此之外,城中还有各种等到警戒措施,确保有人或者妖怪犯事,在十几秒内,就会有人或者傀兵赶到制止。

毕竟南国的妖怪和人类积怨已久,这里和百齐城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这种高效率的警务系统,对维持新城内的秩序,很是关键。

整个新城,以神机门的机扩人偶的建造速度,仅仅是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城池就拔地而起,建设基本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只是城内建筑的装修。

这些东西,就交给以后居民自己来解决。

新城,神机门新驻地。

“所有的东西都搬迁完毕了,巧工傀儡和机光傀儡也都全部运过来了,并且已经开始重新生产。”

赤眉道人几人也是已经过来。

并且,林涣将王权盟主走之时说的话,告诉了他们。

“哈哈哈,这新城还真是大,恐怕都能够容纳三十万居民了!”

赤眉道人现在心情很不错,左瞧瞧右看看,俨然一副老顽童的形象。

“涣儿,恭喜你,距离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人妖共存的城池,这在以前,除了百齐城,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而现在,确是被林涣给做到了。

“现在恭喜还太早了,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给治理好!”

有了被道盟默许的地方还不过,林涣要将其治理好,拿出成绩。

然后在进行下一步,徐徐图之。

“关键是,没想到道盟上层有大部分人也同意了,这实在是出乎了我的预料。”

孙无胜有些意外,没想到林涣居然还得到了道盟上层的支持。

“这不奇怪,这次攻打南国,涣儿表现出来的实力足够他们重视了。”

秃头道人一语就道破了真相。

如果林涣只是单单只有现在这个实力,那么他的提议,就当是放屁,说不定还会被黑耀纠察使以此为由给迫害。

但是林涣手下还有几万的傀兵!

这些傀兵组合而成的傀兵军团,是道盟不敢忽视的存在。

特别是林涣一人就可以召唤收回数千的傀兵,更是让道盟之人,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林涣,就是行走的路上武装,随时都能够拉出一支无敌军团来。

“不论如何,此次我们的目的不仅达成了,而且还有了新城,和周边土地的意外之喜!”

林涣心中也是有些高兴。

这里,新城,是一个新的开始。

而且,或许,等到新城安定下来,小暇也可以过来……

接近两年了,也不知道她过的怎么样,有没有想我。

林涣举着酒杯,朝着远处抬了抬酒杯,一饮而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