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是马浩从学校小卖部打过来的,压低声跟做贼似的的说:“哥,我在小卖部买东西,听着外面有人打听你呢。”
“什么人?”
“不认识。”马浩说话间顺着小卖部窗户往外打量:“脖子上有纹身,不像个好东西。大门对面还停了辆面包车,我刚才看着那小子是从车上下来的,车里好像还有别人。”
“什么口音?”
“不是咱这块的。好像……跟你有时候说话时带出来的调调有点像……”
辽省沿海一线的口音,有个统一的称呼——海蛎子味。
虽然外地人听起来都差不多,但落在本地人耳朵里,区别还是挺大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口音还有细分。
比如安市和周围大港、玉山、凤山的口音在外人耳朵里差异不大。但只要一开口,本地人就能分辨出是哪个地方的。
滨城那边也一样,跟周边普店儿、瓦店儿等地方的口音听着大差不差,实际上也是有差异的。
罗一七岁去的滨城,生活了十来年。即便后来一点点的板着口音说普通话,有时候还是会带出些那边的方言发音。
马浩没去过滨城,分辨不出其中细微的差异。只觉得罗一和学校大门外面打听他的人口音多少有点像。
听说对方是滨城口音,而且还开着辆面包车,罗一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既然对方找到学校来了,躲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这里是安市,还不信了,几个滨城过来的混混能翻起什么风浪。
电光石火间罗一大致有了应对的办法,让马浩出去告诉那人,他回家取东西了,一会儿就能回学校。
挂了电话,趁着曹芳在给吴筱讲题,罗一悄没声的出门。边往学校走,边给孔宇打了个电话。
等快到学校时,远远的就看着学校大门对面停了辆白色面包车。
面包车后面贴着黑膜,看不到里面有多少人。不过驾驶位窗户开着,开车的手指头夹着根烟卷伸在外面。
走到学校大门口,罗一冲着开车的小子吆喝:“嘿,你找我呀?”
开车的是吕军,姜大喜给他定的计划是,等学校下了晚自习,大街上没什么人了,堵住放学的罗一逼问姜丽丽在哪。然后再用罗一把姜丽丽钓出来按住。
吕军带着三个人到了安市,一路打听找到一中时,正赶上下午放学。
一中虽然是市重点,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奔着考大学去的。每个年级都有几个混文凭的普通班,压根没晚自习,到了放学点就呼呼啦啦的散了。
吕军看着学校里一群一群的学生背着书包往外走,心里直犯合计。
把不准姓罗的小子到底上不上晚自习,就下车拦了几个学生打听。
尽管吕军已经表现的很和气了,不过脖子上露着纹身,穿着打扮痞兮兮的,一瞅就不是什么好鸟。
再加上罗一在学校里还是很有点凶名的,被问到的几个学生都不想沾染麻烦,有的摇头表示不认识,有的说跟罗一不是一个班的不熟。
拜托知道罗一的学生回去帮着喊一下人,结果没一个愿意的。
毕竟是异乡客,吕军不敢太猖狂。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得了命令的马浩出来告诉他:“罗一回家拿练习册了,一会儿就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