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我是指挥官

第390章 从进攻转入防御

“谁收集的?情报优势准不准?”

“那肯定行准确,最高领袖收集到情报连夜让我送上,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就为您展开参考,做好针对性应对。”

系统说完,为图哈切夫斯基打开丘脑显示屏,显示画面是几张画纸草稿,上面的战略形势图画的潦草,文字数据记载的却很清楚。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波琳娜通过控制迅速接近并找到档案室,花了不到10分钟功夫就获取了当地战区得知的北部情况。

这一个小时的浪费时间主要是在赶路上,波琳娜通过同类视角观察,一字不差的记下看到画面信息。

并将信息记录在纸上,不过因为画画技巧不好,一些图画的不咋地。

图哈切夫斯基认真地对着丘脑显示屏,结合指挥室地图将敌军大体位置记录下,并阅览起敌军信息。

敌人在北部边境线上仍然有大量部队驻扎,还有一部分在高丽半岛,算下来他们的攻击规模也不是很大。

他们集结了19万人在战线上,有4个重装合成旅作为进攻矛头,17个机械化步兵旅,4个空降旅……

部队记录下并根据潦草地图标示在地图上,图哈切夫斯基开始认真思考反思起来。

进攻或许已经不可能,直到这一刻起,他才想起部队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计划上的最后重点是,卫军将会于次日凌晨2:30展开攻势。

而图哈切夫斯基的原计划是3点,好家伙,这一对比,感觉会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现在已经是晚上23时,准备的时间根本不多。

图哈切夫斯基本打算在进攻开始前的一个小时睡一会,现在他睡意全无,现在已经来到临界点上,任何一个重要决定都将决定战局变化。

经过一番深思,他一改之前态度,将进攻改为防守。

全军进入防御状态,陆续放弃现有前线往后撤直至第2道主防线,不能整军全部撤退,避免发出太大动静。

撤退时在所有敌军可能追击的道路布置雷区,留下少量部队做滞留牵制。

当然还有一个重点,在敌军进攻前10分钟发动一次炮击,将前线所有自行火炮弹药打光,做为防御性炮击。

这不仅决定形势也决定前线将士们的生命,图哈切夫斯基罕见的考虑前线将士生命。

他扯着嗓子吼一声,让旁边办公室的副官进来,自己将宣布以下战略调整。

这次老图说话很快,副官汗流浃背的记录下内容,同时也惊讶,之前坚定进攻的元帅,怎么态度360度转弯?这变脸怎么比翻书还快?

如机关枪子弹般,图哈切夫斯基把话说完,副官也记下了大概内容。

“记住我说的话,把这些命令传达给前线各师,对了,我还要起草一份建设方案,马上你去找后方生产部门部长……,都知道了吗?”

“明白元帅同志,这些命令很快将会下达。”

以下是S联阵营的重建军队项目。

1.建立坦克第1集团军。

2.组建北方面军,进一步统一协调全军指挥。

3.在后方建立15个加油站。

4.加强多兵种协同作战,坦克团编制需要得到重组。

5.在近卫军步兵师的基础上,增加5个坦克团,该项目需要2000辆坦克。

“对了元帅,我们的盟友D国向我们派出一个坦克团做支援,他们将会在今天中午到,负责协助我们防御战线。”

“行,我知道了,就把他们放在次要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