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不是很明白初韫的话,但她依旧很捧场,【好耶,斤斤等着韫韫的好消息。】
初韫笑了笑,眼见着那盏灯再次弱了一分,也不知道封瑾年回去又脑补了什么。
*
外人看着世子府摇摇欲坠,其实这里比外面要安全很多,至少没有战火和硝烟。
至于远在王畿之外的楚地和秦地就没有这么平宁了。
封瑾年之所以选择陈王下手,除了因为他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地和楚地毗邻。
太祖册封封瑾年先祖为王的时候,未尝没有防备他的意思,他先后将自己三个儿子的封地定在楚地四周,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若楚地真的叛乱,在他周围的齐姓藩王可以联合起来制衡楚地,护卫大齐安全,使大齐国祚永存。
只是太祖百密一疏,他根本没有想到最先反叛的不是镇南王一脉,而是他的后代。
楚地北边和南边的藩王都在七王之乱时伏诛,唯有西边的秦地硕果仅存,两地毗连,一旦生出嫌隙,调兵作战会方便很多,正是这个原因,楚地和秦地才会在短短几日完成调兵,互相对抗。
一切都按照封瑾年预想的那样进行,楚地、秦地刀兵相见已有两日。
在外人看来最先动手的是陈王,两天前的深夜,秦地士兵冲过边界,进入楚地,杀害了一户普通百姓,镇南王以此为借口,进行反击,两地大战爆发。
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镇南王的谋算,目的只是为了合理发兵。
陈王当然也清楚这点,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他才更明白,镇南王是下定决心要和他打,于是他向上京求救,希望能得到齐景珩的支持,可所有的求救信都犹如泥牛入海,根本没有得到一点回应,陈王再傻,也知道自己和秦地被抛弃了。
不管齐清嘉和齐景珩想利用这场战争做什么,他都不能坐以待毙,如果此战失败,他和秦地百姓只会沦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所以在保守对抗了两日后,陈王不再对上京派兵援助报以希望,而是对秦地兵士下达死命令,要他们便是死也要守护好秦地,守护好他们的家。
在战争进行的第七日,秦地兵败,陈王被枭首示众,镇南王的军队却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北,进犯豫地。
对此,镇南王给出的解释是,他发现家人的死和豫地之主怀王有关,怀王和陈王勾结,一起杀害了他所有的亲人。
原本还在看好戏的各地藩王至此个个自危,今日镇南王能用这样的借口发兵豫地,来日他就能以其他借口进犯他们的封地,藩王纷纷上奏,请求齐景珩出兵。
王畿终于有所动作,今上颁下圣旨,集结兵士,援助豫地。
可王畿兵将的结合竟然用了整整十日,在此期间,豫地兵败,怀王身死,镇南王的军队则继续北上,就像所有藩王都担心的那样,他用和出兵豫地一样的借口,又攻打了三个藩王,完全打破了大齐藩王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