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线的退缩,特别是基辅的失守和波兰议会王国的崛起,使得克伦斯基在俄国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他早已面临军方和贵族的不满,现在连普通人民也开始对他产生质疑。
8月份,临时政府发出的照会在公众之间被秘密传播。这份照会坚定地表示,临时政府将持续与中央同盟国的战争直到同盟国完全被击败为止。此举不仅在前线士兵中引起了巨大的骚动,也在后方的城市中掀起了波涛。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和平,反对无休止的战争和其带来的痛苦。
基于这种社会压力,临时政府不得不做出调整。首先,他们撤回了原来的战争声明,希望平息民众的愤怒。然后,为了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固政权,他们邀请了社会革命党的代表进入政府,以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政治联盟。这一决策得到了大多数自由派和中立政治人士的支持。
然而,布尔什维克党明确拒绝这一邀请。他们坚持认为,这场战争不过是资本家和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而普通俄国人民则是其牺牲品。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主义者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反对战争的主要声音,他们的影响力也随着每一次的抗议和冲突逐步增强。
为了重振战意,重新点燃国民对于战争的热情,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下令在东线战场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被称为“克伦斯基攻势”。
圣彼得堡的雨是带着冰冷的凌厉,划过大街小巷,仿佛这座城市的疲惫和忧虑都随之流淌。宫殿内,金碧辉煌的灯火下,克伦斯基的脸显得有些苍白。
他刚刚结束了与内阁部长们的紧急会议。大厅的长桌上,散落着各种军事地图和情报文件,部长们的面容都显得有些沉重。尤其是在看到前线的战报后,许多人都陷入了沉默,仿佛他们能感受到那一纸纸战报背后无数士兵的牺牲与绝望。
“事态确实不太乐观,”战争部长犹如一头受伤的狮子,声音中带着无奈,“部队士气低落,物资也非常紧张。”
但他似乎还想找到一丝希望:“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西线的德军正深陷于凡尔登的泥潭中,无法脱身,而英国人则在索姆河启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进攻,我们可以期待中央协约国的部队会有所分散。”
克伦斯基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也许是我们东线出击的最佳时机。”
会议室内的氛围压抑得几乎可以触摸得到。长桌的两侧坐满了俄国的政府高官,他们的眉头都紧锁,皱纹如刻在了脸上。
克伦斯基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叹了口气,望向身边的部长们:“我们需要一个经验丰富且有胜战记录的将军来指挥这场关键的战斗。”
战争部长鄙夷地翻了一下手里的文件,提议道:“我认为亚历克谢·布鲁西诺夫是最佳选择。他在战争初期已经展现出对奥匈帝国的优秀战术应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