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瓦罗斯卡坐落在加利西亚的边境线上,身为一座关键的边防城市,它的防御工事早已准备就绪。高大的城墙环绕着城市,壕沟和炮塔错落有致。这座城市被打造成一座不可征服的军事堡垒,等待着对手的挑战。
俄国的第5集团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但他们面临的却是坚不可摧的堡垒。奥匈第4集团军以铁一般的意志和精良的装备,凭借着重炮和机关枪等火力优势,始终未让城市的防线动摇。俄国军队的先头部队——骑兵,在面对奥匈帝国的防线时,仿佛冲向了一堵坚固的钢铁之墙。他们在猛烈的火力下,无奈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数千名骑兵在战火中陨落,他们的尸体散落在战场上,成为战争的无声证词。
俄国军队的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士兵在丧失信心后开始狼狈地撤退。然而,奥匈第4集团军的指挥官奥芬贝格并未被允许进行反击,康拉德以他的谨慎和智慧,将这场胜利视作一次战术上的拖延。
与此同时,康拉德对于弗里德里希将军的第一集团军同样采取了保守策略,命令他们在抵御住敌人的第一波进攻后,继续向后撤退。
康拉德的计划细致而深远,他借鉴了他的德国盟友鲁登道夫的战术,准备在本土进行防御战,以此来实现对战局的单向透明。他想要通过军事上的\内线作战\,来打造出属于奥匈帝国的坦能堡战役。
在康拉德的眼中,他掌握的剑虽脆弱,但奥匈帝国的第一和第四集团军并非如此,他们都是精良的常备军。
奥匈第一集团军按照康拉德的命令,持续向西部撤退,将普热梅希尔以及奥匈第四集团军的左翼暴露在俄国第四集团军的面前。这个看似颇有风险的战术,却是康拉德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的目标是诱导俄国军队深入自己的防线,以便于实现有效的反击。
为了增强奥芬贝格的力量,康拉德从塞尔维亚撤下了9个师,编入了第四集团军。这不仅增强了奥匈第四集团军的战力,也确保了普热梅希尔的防线不会轻易被突破。奥芬贝格的任务就是要坚守阵地,用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粘住俄国第四集团军,成为抗击敌人的坚实堡垒。
而奥匈第一集团军,就是康拉德手中的破击之锤。在他的计划中,一旦俄国军队深入到奥匈帝国的防线之内,就是第一集团军反击的时候。
他们将会如砸碎岩石的铁锤,狠狠地击打在俄国军队的身上,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这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也是康拉德精心策划的战术。
他的策略正在悄然展开,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对乌克兰人的忠诚度怀疑和担忧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康拉德的眉头紧皱。他的想法,若乌克兰人更倾向于俄国的话,那这个想法就犹如他自愿将脖子套在锁链上。然而,俄国军队在加利西亚的劣质政策,以及乌克兰人的表现,使康拉德逐渐明白,他的顾虑或许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