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鬼灭开始的龙化之旅

第216章 『Ηφαιστο?』,冒险者工会

我是穷逼!

突如其来的贫穷,使得少年认清了现实。

在周围的人们的谈论中,塔兹米也是知道了这从第四层开始的装备店铺,是归于那个眷族的所有物了。

『赫菲斯托丝』,掌管着锻造与火的女神,从巴别塔的第四层开始,往上一直到八层,全都是她的眷族的眷属们的作品。

在这些武器,防具,店铺上,都写有『Ηφαιστο?』的标记。

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一层一层往上走去,那些装备的价格也就越来越便宜。

至于为什么要把最贵的装备放到第四层,或许是想给冒险者一个激励自我的原因在里边。

看看这豪华的装备,看看这强力的属性。穿上以后战斗力瞬间增加2W,而你要付出的,只不过是钱而已。

拿钱换战力,完全不亏!

就问你想不想穿?想不想试试?

买不起的话人家还提供试穿服务,当确实的使用过,体验过其中的方便后,你就一定会想要更好的装备去帮助你进行冒险。这样一来,你就走进了人家的套路中。

说来有些夸张,但塔兹米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下边的贵重的武器和防具,全部都可以进入走廊内的店面,进行试穿。

只有体验过装备的好处,以及各种便利,冒险者们才会趋之若鹜。

而且,在走上第八层以后,塔兹米还看到了『赫菲斯托丝·眷族』的新手们的作品。

在有了下边那些优秀的武器和防具提升过眼界之后,无论是夸奖,还是惨不忍睹的严酷评价。这些新人冒险者的诉求也能够给这些新手锻造师们,提供很大的建议。

有了这些评价,他们会发奋图强,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就和自己以前玩锻造的时候一样,没少被村子里的教官训那样。

不过也多亏如此,自己才能锻造出陪伴自己数年的武器。

而且,这也能笼络新人冒险者群体,拓宽新的渠道。

一旦有成为明日之星的新人冒险者出现,那么势必会来购买更好的防具和武器,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主顾。

至于这些新手铁匠锻造出的优秀的作品,也会被新人冒险者工会所注意,甚至为这些锻造师引荐合适的新人冒险者,帮助二者之间构造合适的纽带关系。

这样一来,一个简单的金字塔构造,就这么形成了。

————————

在走出巴别塔以后,已经是临近中午的时间了。

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人流,以及坐在喷泉周围等待同伴,整理防具和武器的冒险者们,塔兹米的眼神不禁明亮了不少。

想当初,哥也是个冒险家。

除了救了个不该救的女人导致自己变穷了不少以外,收获的还是挺多的。

想到这里,塔兹米突然想到了一只邪恶的企鹅,只见它站在那个俏丽的少女身后悄悄低语。

快,说你喜欢他,让他再冲八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