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风华

第113章 河套战役(三十九)

皎洁的明月挂上树梢之时,巴尔斯到了达延汗大营,没怎么理会行礼的卫兵,巴尔斯径直往中军大帐而去,看到守在门口的亲卫,巴尔斯出声道:

“父汗睡了吗?”

不等卫兵回答,达延汗巴图孟克便出声道:“进来吧。”

“父汗,您看这几件东西,另外密探也确认了此事,应该是真的!”

巴图孟克把玩了一阵东西之后,却是久久没有回话,巴尔斯见状有些不解的问道:“父汗可是认为有什么不妥?这些东西应该都是真的吧?”

“东西应该是真的,只是感觉有些太巧合了,我心里有些不安啊。”

“既然东西是真的,密探为我们传送了数十年的情报也不会骗我们,那么此事便该是真的,此等天赐良机咱们不可错过啊!”

看着巴尔斯热切的脸庞,巴图孟克不禁轻叹一声,然后说道:“我儿所言不错,汉人曾说过‘天授不予反受其咎’既然他们的皇帝已经做过这样的事了,现在想来再做一次也是正常的。”

“正是!”

“来人,传令所有千户集合,本汗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是”

七月十六日早上巳时,达延汗秘密带领两万五千骑余骑赶到了绥德以西大约四十里处的左翼大营,加上前一天巴尔斯带领的一万骑和左翼的一万五千余骑,此刻的绥德战场上鞑靼骑兵达到了整整五万骑。如此多兵力在手,达延汗终于决定放手一搏,自己占据了战场主动权,同时又全是骑兵,即使事有不协,也可以从容退去,另外绥德城中还有自己的内应,优势在自己。

明亮的月光水银泻地般洒下,整整四万鞑靼骑兵分三路往绥德包夹而去,担任侦查任务的大明骑兵虽然对鞑靼人的大规模进攻有所预料,但是大部分仍是只能拼死传出敌袭信号之后便战死当场,等达延汗率领大军到达城下之时,城头上已是灯火通明。

达延汗自然知道自己如此多人想要悄无声息的偷袭攻城是做梦,所以下令五千余步行的鞑靼兵士开始擂鼓攻城,看到蜿蜒的火把开始靠近城墙,城头上的大明守军开始抛射弩箭,一阵箭雨之后,火把开始逐渐退去,看到鞑靼人甚至没有接触到城墙,在西门坐镇防守的十师师长管辰阳却并没有多少兴奋之色。

鞑靼人不是如此怕死的家伙,既然他们撤得这么干脆肯定是有原因的,再想到刚刚箭雨下不断传来的“嘭嘭嘭”的声音,他明白鞑靼人是在佯攻,上一次冲锋他们就没想过要真的攻城,不过这是阳谋,这是夜间即使月光比较明亮,但是比白日还是差得远,守城的一方也根本看不清哪一波敌人会真正进攻,只能不断消耗箭矢,压制敌人。

不过鞑靼人虽然算得上有勇有谋,但是在王帅面前还是略逊一筹,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嘛,看着鞑靼人的“表演”管辰阳盘算着撤退的时机,鞑靼人敢趁夜进攻,想来达延汗已率军到了阵前,如此一来,最迟明日外城便不可再坚守了,且先看着吧,虽然是做戏,却也得让鞑靼人见见血!

想到此处,他对身旁的传令官说道:“再取两千具强弩来,每把强弩配备二十个剑匣的弩箭,让鞑靼人见识一下什么叫火力网!”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