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皇孙,开局救活朱标

第55章 等待

南京。勤政殿。

朱允熥面前的奏折堆积如山。

\有燕王的消息吗?\

站在一侧的五军都督徐辉祖答道:\回皇上,目前还没有燕王的消息。\

\徐卿,你说燕王会有事吗?\

徐辉祖既是朱棣的大舅子,又是朱允熥的老丈人,他当然希望朱棣没事。

\皇上,燕王如果有事的话,消息一定会传过来的。既然没有消息,那就说明燕王没事。\

朱允熥希望如此,但心里早就发虚了。

三路北伐大军一去半年,音讯沓无,朝廷派出几拨人前往蒙古都没有打探到消息。

洪武朝,爷爷前后发动了十三次对蒙元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汤和、蓝玉、朱棣,大明的名将轮番上阵。如此豪华的全名将阵容,也只能打败蒙元,却无法将其打服。

朱允熥有些后悔贸然派三路大军深入漠北了。

兵马未动,粮草必须先行。三十大军没有后勤补给,全靠以战养战。假如三十万大军有失,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再等三天,如果还等不到燕王的消息,朱允熥就准备派蓝玉再率二十万大军,北伐鞑靼,接应燕王朱棣。

他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朝中群臣就炸了锅,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反对出兵蒙古只是其一,群臣更反对的是由蓝玉领兵出征。

五六年来,蓝玉待在台湾岛上,远离政治中心南京,群臣觉得挺安全的。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熥将蓝玉召回来,驻扎在离南京仅一百多里的南通,朝中很多人隐隐觉得不安。

蓝玉的飞扬跋扈、无法无天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

三天的时间很快到了,奉命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鞑靼骑兵封锁了通往漠南的交通要道,无法再往北打探消息了。

朱允熥再也坐不住了。已经进入初秋了,炎热的南京天气开始转凉了,漠南该下大雪了,更远的漠北会更加严寒。都这个时候了,燕王还没带大军回来,那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急召蓝玉到南京来。

近五年没见,蓝玉已经苍老了许多,两鬓和胡子都已经斑白了。

朱允熥来不及寒喧,问道:\舅爷,四叔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怎么办?要不要派大军前往接应?\

\派我去吗?\

\是!\

蓝玉皱着眉想了半天,道:\如果从南京带兵,最少五天才能到达北平,过了长城,即使没有遇到蒙古人的拦截,最少七天才能到达庆州。到了庆州以后怎么办?往哪个方向寻找燕王?再耽误上十天半个月,蒙古就非常冷了。御寒的冬衣有吗?粮草能保证供应吗?如果不能,别说接应燕王了,连自己也保不了。\

朱允熥急切地问:\那如果直接从北方调兵呢?\

蓝玉道:\沿边九镇四十五万兵不到,燕王就带走了三十万,北方防线空虚不堪,还怎么调兵?明军往北打,是越往北越冷。蒙军往南打,是越往南越暖和。蒙古人每每南下,都是在天气异常寒冷的时候,这是蒙古人天生的习气。所以皇上这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要防备蒙古人南下劫掠,而不是去接应燕王。\

蓝玉给人的印像是粗野狂暴,但其实他是个头脑冷静精于计算的人。

朱允熥禁不住对他刮目相看,问:\以你之见,四叔现在处境怎么样?有危险吗?\

蓝玉苦笑道:\这个说不来的,说不定燕王大胜归来,说不定己经折在漠北了。当初我在捕鱼儿海也是兵疲粮绝命悬一线,无数人劝我班师回朝,我硬着头皮往前走了几十里,居然碰见了元顺帝。生死、胜负、荣辱,常常只在一念之间的。\

朱允熥心己经凉透了,\舅爷,我现在该怎么做?\

\心一乱,就会捅更多篓子。安心等吧。燕王老成持重,郭英、宋晟久经沙场,照理应该能把大军安全带回来的。\

朱允熥听他这样说,更加心乱如麻,三十万大军生死未卜,燕王和一大批大将生死未卜,怎么安得了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品赘婿
一品赘婿
商业巨擘李秋远车祸身死,意外重生大晋,成为贩盐世家的长房赘婿。李秋远本想安分守己,心安理得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成想,阴谋算计,夺权争位,他不得不舍身旋涡,数次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扭转败局。且看一代赘婿,登朝堂,成就一品。
百无一用
重生周隋之际
重生周隋之际
这是一段发生在南北朝末年的故事,时值北周灭齐,文风较诙谐。
采莲的何田田
极品布衣
极品布衣
穿越成古代寒门,家里穷得连窝头都吃不起,李青山大显身手的时候终于到了!什么,打猎还要用长矛?爷有诸葛连弩!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还有人不知道生铁锻钢吧。都什么年代了,还没人会用扦插和嫁接法种地?李青山一拍脑袋,“我忘了,这还是古代呢。”有军士入账:“禀告大人,西凉军八千人东进!”李青山挥挥手,“派咱刚练好的八百神机营,用我新发明的陪他们玩玩。”有谋士入账:“主公,封疆大吏陈宇成、镇北王爷秦雄关,还有
开推土机的派大星
还说你不是女帝,你都怀孕了!
还说你不是女帝,你都怀孕了!
【女帝+历史+权谋+爽文】许烁一朝穿越,得来个功高震主的大将军老爹,他自此纨跨逍遥,只想做个二代!可便宜爹为国征战之际,他却突然被女帝诏进了宫……,帮女帝,撑起这一片天下!
三三
大商川行军
大商川行军
直到见到王位上那个威武的男人,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个男人计划好的。本就没有什么天命,本就是这个男人默默地在背后推动了一切的发展,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下去,更为了炎黄子孙能够万世不衰,这个男人宁愿背负万世骂名,也要做一件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而这一切的转折,竟然就在他身上……
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