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那么,是哪九州呢?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尚书·禹贡》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释地》作: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
《周礼·职方》作: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古代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究竟以哪一个为准?今天估计没有谁能说的清楚了。
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所谓“三代九州”。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就仅仅只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来面目。
中国为什么会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们还得从没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说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洪水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让洪水快速通过,最终导之流入大海。
当然,治水的并非大禹一人,还必须得到沿途各个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于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为了所有部落(联盟)中的总指挥,对付共同的水患。
经过13年的治理,洪水终于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从此畅通,中华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从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说文》称:“水中可居曰州。”可见,最初的本意与行政区划无关,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个“州”,都是一个高于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陆地板块。这样的陆地板块共有九个,也就是“九州”。
那么,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块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井田制的九宫格,横着画两条线,再竖着画两条线,就是一个“井”字,这个井字正好就把一块田分成了九份。
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大型的井田制九宫格。横着的两条线,是黄河、长江,这两大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临界处就是竖着的两条线,刚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块。
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凉州,今甘肃一带。
中游:后来称并州,今山西、河北一带。春秋晋国称霸于此。
下游: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国。
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游:古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楚国称霸于此。
下游:扬州,今江浙一带。春秋吴、越称霸于此。
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三大板块。
上游:雍州,今陕西一带。春秋秦国称霸于西。
下游:后来称青州,泰山以东。春秋齐国称霸于此。
中游:豫州,又称中州,今河南。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称中原。
因此,中国(原)的中,是指居黄河、长江之中,(非地球之中),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缘由。古中国的九州,实际上就是分布在黄河长江沿岸的九大陆地板块:凉州、并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荆州、扬州。
说明:有些名称是后来形成的,此处是为了便于叙述。这种划分方法与行政区划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为界,更接近于本来的地形地貌了。
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贡,就是大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各方的小部落首领们,纷纷向他贡献各州的青铜。大禹就用这些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鼎。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着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文学常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小人:境界较低的人。
君子与小人说的是一种境界。
文言文鉴赏:
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给事帐中,赐姓 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文德元年,河南张言袭破河阳,李罕之来归晋,晋处罕 之于泽州,遣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以兵七千助罕之还击河阳。梁亦遣丁会、牛 存节等助言。战于温县,梁军先扼太行,存孝大败,安休休被执。是时,晋已得泽、 潞,岁出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洺、磁,存孝未尝不在兵间。方立死,晋取三州, 存孝功为多。
明年,潞州军乱,杀李克恭以归唐,梁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存孝以骑兵五 千救之。梁军呼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为命,今上党已归唐,唐兵大集,围太原, 沙陀将无穴以自处,公复谁恃而不降乎?”存孝以精骑五百绕梁栅而呼曰:“我沙 陀之求穴者,待尔肉以食军,可令肥者出斗!”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 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还攻潞州,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揆儒者,以 梁卒三千为卫,褒衣大盖,拥节先驱。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 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初,梁遣葛从周、朱崇节守潞州以待揆,闻揆见执,皆弃去, 晋遂复取潞州。是时,张浚、韩建伐晋,击阴地关,晋以李存信、薛阿檀等当浚, 别遣存孝军于赵城。唐军战败于阴地关,浚退保晋州,韩建走绛州。存孝攻晋州, 浚兵出战,辄复败,因闭壁不敢出。存孝去,攻绛州。浚、建皆走。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 酣易骑,上下如飞。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 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及走张浚,迁邠州刺史。大顺二年, 徙邢州留后。是时,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下赵临城、元氏。赵王求 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晋军辄引去。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谮之曰:“存 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自归于唐,因请会兵以代晋。 唐命赵王王镕援之。明年,赵与幽州有隙,惧而与晋和,反以兵三万助晋击存孝。 存孝婴城自守。太祖自将兵傅其城,掘堑以围之,存孝出兵冲击,堑不得成。裨将 袁奉韬使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 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堑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 食尽,登城呼曰:“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附仇雠,乃存信构陷之耳。 愿生见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刘夫人引与俱来,存孝泥 首请罪曰:“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由存信为之耳!”太祖叱曰:“尔为 书檄,罪我百端,亦存信为之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 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馀日。
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方二人之交恶也,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倾之。存孝已死, 太祖与诸将博,语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为不然,太祖怒,鸩杀君立。君立初 为云州牙将,唐僖宗时,逐段文楚,与太祖俱起云中,盖君立首事。其后累立战功, 表昭义节度使,以存孝故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义儿传第二十四》)
1、儿是儿的繁体字。
2、唐以孙揆(kuí)为潞州节度使,揆儒者,以 梁卒三千为卫,褒衣大盖,拥节先驱。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 横击断之,擒揆以归。
——————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指开国皇帝的庙号,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B.文德、大顺都是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有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玄宗时,宰相或大臣遥领节度使,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五代仍有留后。北宋置节度观察留后,为虚衔。
题并不难,看来下次要认真了,边走边做题效果真的很差啊。
希望明天能早起,能学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