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三国

第一百章 约战易水河桥

青州高苑西面的颜良大营外,太史慈挑着颜良的金盔前来叫战。

太史慈虽然兵少,但是像太史慈这个水平的,想碰上个好对手实在很难,而且高苑周围也比较空旷,轻易不会中什么计谋,而且太史慈也不认为颜良能有什么高招轻易攻破高苑。

果然颜良见太史慈挑着自己的头盔来搦战,大怒,上马出营来战太史慈,其头上还裹着止血布条,太史慈那一箭虽然没有重创到颜良,却是将颜良的头皮铲了一条去,让很是爱惜仪表的颜良也是恨极了太史慈。

两将对上,也不答话,上来就是杀招,碰上如此难得的对手,当然是打个痛快。

颜良更是因为感觉被太史慈羞辱,一边与太史慈打斗,一边哇哇的大叫,显然是想杀了太史慈解恨。

可惜太史慈当然不会引颈受戮,与颜良你来我往打了百余合,颜良的嗓子都喊的沙哑了,却是互相仍是拿对方没有办法。

又打了不到一百个回合,两人都是有些气喘,座下战马虽然都是万里挑一的好马,却是也有点吃不消了,看看已经临近晌午,于是两人分开,各自回营休息,顺便换马,下午再战。

换过了马匹,两人又来厮杀,头上是毒辣的烈日,本来这正好是颜良使用他那副金甲的好机会,不过两人斗了五十合后,颜良却是突然叫停。

太史慈也不怕颜良使什么诡计,于是停下等他,而颜良却是将那副金甲脱了,只穿了一身单衣。

太史慈见状也卸去了重甲,漏出里面的青衫,如果不是鼓胀的青衫能看出其扎实的肌肉,看着就如一个普通儒生一样。

那边颜良可不管太史慈长的好不好看,儒雅不儒雅,挥刀就杀向太史慈,显然还想要报了一箭之仇。

两人斗在一起,从晌午一直斗至太阳临近落山,又打了两百多回合,仍是不分胜负。

不过颜良似乎是运气稍有不畅,正打斗间,一招没有跟上太史慈,被太史慈一枪划伤胳膊,虽然只是划伤,但是仍然带起了一大捧鲜血,颜良恐再战有失,于是一刀挡开了太史慈,把马回了阵中。

太史慈也不追赶,显然胜负稍微有点见分晓了,而且颜良接连受伤,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敢再来,于是太史慈引着手下士卒回了营寨。

颜良乃是河北有数的名将,被太史慈小败,冀州震动,士气略微受损。

袁绍欲使文丑出战,为冀州军提振士气,沮授急忙劝道“颜良性急,独自领军,难免失误,今既已受挫,不可再潜文丑出战,冯习手下战将繁多,若文丑再败,则士气难再挽回,今虽有小败,候时可养,连番败绩,则养亦难复矣。”

“你这文官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敢出战还一大堆道理。”被曹操派来支援袁绍的先头部队的领军许褚突然发话,旁边程昱见没拦住,也便不再制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别人穿越都是王侯将相,轮到王浩时他却穿成了拥兵三十,臣民二百人的大梁国太子。更离谱的是大梁国还对大明国宣战了。在经历了一番国战后,先帝驾崩,大梁国灭。太子王浩只能和文武大臣们战略转进。宰相苟步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子陛下。”征虏将军胡屠户挥舞着杀猪刀:“太子放心,有我胡一刀在,定能保护陛下安危。”虎威将军张玉山拉过来一个美貌女子:“太子陛下,你看我给你掳过来什么大宝贝?”王
灰烬骑士s17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朱景穿越到洪武三十一年,见到风烛残年的洪武大帝,进献《明史》,成为忘年交。只不过通过《明史》,了解到自己的好圣孙朱允炆只做了四年安乐皇帝,就被老四给废了。老四朱棣,算得上最能打的皇帝,但是因为过于沉溺于大战,搞的国库虚空。吃货孙子朱高炽,因为喜欢吃,在位一年不到就因为肥胖和劳累过度而死。能文能武的重孙朱瞻基,喜好玩蟋蟀,人称蟋蟀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差点以一己之力,毁掉大明万世不朽基业。.....
大奉不良人
大乾贵婿
大乾贵婿
大乾末年,天下纷乱。外有异族南侵,内有党争起义,王朝的命运宛若即将凋零的风中残烛。当江山逐渐沦陷,当生灵开始涂炭,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屈辱与变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在平静的苏州城,一个穿越而来的赘婿,却只想好好享受这一世他那悠闲清淡的人生。
东有扶苏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
红掌清波.QD
明郑1652
明郑1652
永历六年,西元1652年,大西军出滇,连战连胜,复地千里,天下震动,掀起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同年,闽南漳州,亦是风起云涌,在前一年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之后,郑成功亲统大军合围漳州城,郑军声势日益高涨,俨然成为了东南抗清的主力。不过,就在清军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东南再次陷入危局之际,作为郑军领袖的郑成功却忽然病倒了,军中甚
胜者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