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年城头一炮,轰出盛世中华

第7章 德意日的故事

几日后,城北老鸦巷。

高景泽觉得郭京是懂流量,会选址的。

老鸦巷虽偏,但是却紧邻汴梁外城最大的酒楼——清风楼。

等以后小报刊印出来,即便专供清风楼里的食客们,就够赚一笔了。

只是……

“为什么不选在内城?”

高景泽蹲在活字印机旁边,研究着它们的用法,一边问道。

郭京则搬着大捆大捆的纸张,气喘吁吁地解释:“一来内城租金太高,二来内城里那些个人,历来对小报不喜。”

“哦?那内城里的人,都喜好什么?”高景泽随口又问,意作闲聊。

郭京把手里的纸张堆进屋内,如释重负:“酒楼谈买卖,青楼戏花魁,茶馆赏茶艺,唯独不喜朝事。”

“果然,历朝历代皆如此啊!”

高景泽想起穿越前,老家的小卖部前,每到夏日午后,总会在聚起那么一堆中老年,拿包花生米,开几瓶九度,就开始指点江山。

你问他如何发家致富他不知道,但是你要问他国际大事,他能给你扯一天。

高景泽起身,无意扫见雕版里好像少几个活字,指着雕版问道:“这怎么少了几个字?”

郭京也凑了过来,解释道:“哦,官家名讳嘛,不能有。太师的名讳,以前有,自从上次……现在也不能有了。”

好家伙儿!

这是属于大宋版的违禁词了。

等俩人规整完小院,已经到了午饭时,高景泽尚无食欲,便打发郭京先走。自己来到屋内,端坐桌前,翻看着郭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小报。

这些小报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称之为报,更类似后世的宣传单。

纸张很小,内容很少。

并且所有的小报都没有如XX晚报、XX日报这样报头,里面所刊登的内容,也是极为单一,比如朝廷的人事任命:“政和七年,春,三月,童贯领枢密院;政和七年,夏,五月,蔡攸提举秘书省,并左右街道录院。”

当然也有些国际大事,比如“金主命:同姓为婚事者,杖刑,离之!”

这些内容,也多与朝廷邸报相似。

“难怪内城的达官显贵,富足大户们对这些小报没兴趣,这样的内容,狗都嫌弃啊!”

有着现代传播学扎实理论基础,并且浸淫新媒体多年的高景泽,深知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他把这些小报丢到一旁,铺开纸张,摊开笔墨,写到:“报头:神霄仙报、主簿:半佛仙人,刊页:一期三版,刊期:三日一刊。”

写完这些,高景泽放下笔,沉思片刻,又把“主簿”两字,换成了“主笔”。

主簿一般是官名,为避混淆,所以改成了主笔,通俗易懂!

加上主笔,有利于打造个人IP,以后就算搬去临安,若是想继续传媒事业,或是外延其它业务,也是大大有利的!名气,才是混北宋最大的底牌!

至于报头为何要叫神霄仙报,而不是汴梁晚报之类的,高景泽是这么考虑的。

首先,宋徽宗那货,有着极深的道教情结。又深信神霄派的那一套说辞,这样的小报,就算将来捅了天大的篓子,闹上了朝堂,宋徽宗应该在潜意识里不会太反感。

其次,林灵素刚刚获宠,与宋徽宗正处在蜜月期,但是根基尚浅,若是汴梁城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份小报,他又可以想一些什么神霄法旨现世之类的说辞,给自己贴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别人穿越都是王侯将相,轮到王浩时他却穿成了拥兵三十,臣民二百人的大梁国太子。更离谱的是大梁国还对大明国宣战了。在经历了一番国战后,先帝驾崩,大梁国灭。太子王浩只能和文武大臣们战略转进。宰相苟步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子陛下。”征虏将军胡屠户挥舞着杀猪刀:“太子放心,有我胡一刀在,定能保护陛下安危。”虎威将军张玉山拉过来一个美貌女子:“太子陛下,你看我给你掳过来什么大宝贝?”王
灰烬骑士s17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朱景穿越到洪武三十一年,见到风烛残年的洪武大帝,进献《明史》,成为忘年交。只不过通过《明史》,了解到自己的好圣孙朱允炆只做了四年安乐皇帝,就被老四给废了。老四朱棣,算得上最能打的皇帝,但是因为过于沉溺于大战,搞的国库虚空。吃货孙子朱高炽,因为喜欢吃,在位一年不到就因为肥胖和劳累过度而死。能文能武的重孙朱瞻基,喜好玩蟋蟀,人称蟋蟀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差点以一己之力,毁掉大明万世不朽基业。.....
大奉不良人
大乾贵婿
大乾贵婿
大乾末年,天下纷乱。外有异族南侵,内有党争起义,王朝的命运宛若即将凋零的风中残烛。当江山逐渐沦陷,当生灵开始涂炭,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屈辱与变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在平静的苏州城,一个穿越而来的赘婿,却只想好好享受这一世他那悠闲清淡的人生。
东有扶苏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
红掌清波.QD
明郑1652
明郑1652
永历六年,西元1652年,大西军出滇,连战连胜,复地千里,天下震动,掀起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同年,闽南漳州,亦是风起云涌,在前一年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之后,郑成功亲统大军合围漳州城,郑军声势日益高涨,俨然成为了东南抗清的主力。不过,就在清军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东南再次陷入危局之际,作为郑军领袖的郑成功却忽然病倒了,军中甚
胜者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