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顺着洋河一路北上来到宣府,这可是明朝长城沿线最重要九个边镇之一。朱瞻基亲切的接见了靖难时期的老将谭广,他守卫宣府已经十几年,一直守备严明、爱兵如子,而且在长城内外修建了大量的屯堡,兢兢业业的守备着京畿的安全。
谭广精心挑选了宣府守军的精锐,为皇上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袭、火炮射击、步骑兵协同作战等项目。明军阵容齐整,跟着战鼓的鼓点,随着旗帜的指挥,无论前进后退,防御还是冲锋都步调如一。
而且宣府的军士还为皇上展示了,最新版本的安南铳,此铳长约7尺,需要三人操作,一人点火、一人瞄准、一人装弹,射击时放在支架上或者队友肩上。和普通火铳相比,不仅精准度高,威力也大。
检阅台上皇帝频频叫好。跟着父亲在一旁观看的朱祁镇也看的热血沸腾:当初我带去大同的军队,可赶不上现在的样子啊。他转头看了看身旁王振,这小子也看的津津有味。估计又在做自己的将军梦了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祁镇这时才发现,当初自己登基也就十四年,武备废弛得就这么严重,特别是边军,战斗力下降的相当明显。
突然他想起正统三年的时候于谦就上疏陈言过边事,当时谁还建议过调任于谦镇守宣府、大同,但是最后被内阁驳回了。虽然当时的记忆不太清晰了,但朱祁镇还记得起这件事。
于大人,看来这一世你的巡抚生涯可能要提前结束了啊。
皇上亲自检阅了军队、武备、府库、粮草,对兵备的严密程度很满意。接下来的几天,皇上率领着部众继续一路向北,检阅了万全左卫、万全右卫几个卫所,对整个武备都很满意。最后到达长城边的洗马岭。
也许是舟车劳顿,也有可能是越往北走就越寒冷。朱瞻基又开始觉得气紧、头晕。
大军随即扎下大营,随行的御医忙前忙后,朱瞻基的的情况也不见好转。皇帝一直待在行营中休息。这段时间朱祁镇一直守在朱瞻基身边,帮忙照顾着父亲。朱瞻基很是欣慰,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孝顺懂事。
朱瞻基虽然有些虚弱,但头脑还算清醒。
这几天只要是父亲精神好一些的时候,就会跟小朱祁镇聊天。
两人从未如此真诚的交谈过,父亲终于不再以看小孩子的目光来看待朱祁镇,他很诚恳告诉了朱祁镇一些关于治理国家方面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如何对付北方的蒙古人和西南地区的土司叛乱。
两人畅所欲言,聊了许多。朱瞻基也很高兴,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成熟稳重。不知是不是朱瞻基也觉得自己可能大限将至。言语间总是提醒着朱祁镇,日后做了皇帝一定要掌权有术、守土辟疆。
然而老爹一直没有回答朱祁镇关于宦官掌权的疑问,在他看来宦官一旦被“武装”起来,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