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的东西只能换个十块八块的,但是在这个年代,十块八块那也是笔不小的数字,特别是在郊县农村地区。
而在这个时代,民间文物出售的渠道可以说是极为单一,只有各地的文物商店是合法的,你出售到其他的地方,那都算是投机倒把,而且也没有几个人敢收。
因为只有文物商店自己收,所以定价方面就会很低,也限制了这些文物的价值。
而且就算是文物商店收取,这里面的弯弯绕也很多,不同的东西,收取的地点也不一样,就像是陶建军所打听到的,瓷器买卖在什么地方,字画买卖在什么地方,铜器印章买卖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规定的,而那些生活类的家具木器什么的,都要去信托商店。
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找到一个文物商店就进,那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这个时候的营业员可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的想法,大家都是人民,身份是平等的,没有谁服务谁一说。
特别是很大一批首都城里人,面对那些外地人都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更不用说从农村来的了。
态度好的营业员可能还会给你支招该去什么地方,碰到一些心情不好的,一句话就把人打发了。
还有就算你找对了店铺要出手这些东西,你还要带着户口本还有介绍信,不然这些东西也是不收的。
甚至大多数文物商店收货也是限量,每天号牌是固定的,你来晚了,手里面没号,也卖出不去东西。
很多来自郊县或这是农村的人,因为没有经验,手里面拿着东西却卖不出去的情况可以说是经常发生,最后只有怎么来怎么回去,搭了来回路费和饭钱,或者是没有办法低价给了信托商店和废品收购站。
就有着一些人,从这里面看到了一些商机,他们就专门的找这些从文物商店失望走出来的农村人。
候嘉良属于早早的就发现了这个商机的人,作为搪瓷厂的技术员,他可是高中毕业,在这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他最大的消遣就是看书,每个月的工资除去生活费啥的,还能买上几本。
当然新书是够呛,他买的大部分都是旧书,厂甸的那些旧书店就成了他平时消遣的好去处。
在厂甸逛的次数多了,他也遇到了很多次一些人失望的从文物商店走出来的情况。
这时候的郊县农村人,来一趟城里可是不容易,早晨出发到了城里基本上也中午了,如果没有拿户口本或者介绍信的话,就只能回去,这一来一回的路费还有午饭都是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小的开支。
就算是带着介绍信户口本,如果没找对收购的商店,或者是没有号牌,最起码得耽误一天,这一天不光是吃饭,还要住店,这可是首都,就算是最便宜的车马店大通铺,也得几块钱,他们手里面卖的物件,甚是有时候都卖不了那么多。
候嘉良就跟林政利打起了这些人的主意,至于为什么找林政利,并不只是因为两个人从小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铁磁,还有就是林政利他爹。
别看林政利他爹在皮鞋厂做鞋几十年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当铺做过学徒工,学了不少的本事,最后甚是干上了二柜。
候嘉良知道这些东西值钱,但是不懂这些老物件的价值和真假,这就需要林政利他爹来掌眼了。
两个人就在下班后到厂甸文物商店门口,专门找那些走错了正发愁的人,然后带到林政利他爹那里,看过东西以后就从那些人手里面用稍微的低价把东西收来,第二天再转手给文物商店,每个赚取几块钱的差价,那些乡下人还要感谢他们,最起码省了路费或者住店的费用。
他们这样也不算投机倒把,就是个帮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