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太子党人暗喜,认为皇帝的这番表示,废太子是不是有起复的可能?!
再是八爷党人,大阿哥被圈禁后,康熙想起老八因为胤禔的缘故,平白被自己革了爵位,心愧之下把胤禔名下三分之一的佐领、牛录、属人划到了八阿哥名下。剩下的三分之二,康熙想起被打了二十板子的十四阿哥,遂都分给了十四阿哥。
所以属于大阿哥的势力,被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个人瓜分完毕,其他阿哥一点边都没捞着。
八阿哥在短短两个月内,经历了革爵又复爵,又收拢了大阿哥的残余势力,不仅一点亏都没吃,反而自身实力壮大不少。
眼下八爷党人是雄心勃勃,剑指太子之位。发现皇上和废太子有重修于好的趋势后,担忧之下,又开始上奏请求皇上朝议太子人选。
太子党人当然也不甘落后,纷纷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
此次请奏太子人选风波比上一次还要猛烈,不仅仅是朝臣,连外戚、贵胄都卷了进来。康熙今天接到一个王爷的求见,请奏朝议太子人选;明天接到一个侯爷的求见,还是请奏太子;后天……
就连他的外家,佟家,也接二连三地上折子,言辞切切地让他考虑太子人选。
康熙第一次觉得过早立太子也不是什么好事,四十多年来满朝上下已经习惯了国有储君,一旦出现空缺,纷纷请立太子。明明他还在位呢,康熙觉得他还能活个二三十年,可是在所有人心里他好像明天就要死了,非得今天定下太子。
面对朝臣们的一致请求,康熙不得不低头,在早朝上命满汉文武大臣各自举荐太子。
康熙本以为让朝臣举荐,那么举荐上来的人选肯定有好几个,不同朝臣对不是自己所举荐的皇子肯定会争论不休,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年五载,太子的人选才能慢慢定下来。
让朝臣们去争论立谁为太子,注意力从皇帝身上离开,康熙本人受到的压迫就会变小。
康熙设想得很美好,可事实却是……
九成九的折子上面都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八阿哥胤禩。
满朝大臣,上上下下,一致同意立八阿哥为太子,没有争执,没有不同意见。偶有一两位不那么机灵的臣子举荐的不是八阿哥,可这一两点微不足道的小火苗不足以和朝臣们燃起的燎原火海相比。
纵观康熙朝历史,这是难得的一次满朝大臣动作迅速统一地在一件大事上站到了同一队。
可以说只待康熙一声令下,八阿哥马上就能走马上任,在满堂朝臣的一致拥护下,成为新太子。
压力又回到了康熙身上。
康熙慌了,大大地慌了。
事情和他想得不一样,一点都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什么时候胤禩已经拉拢了如此庞大的势力?举朝上下都希望八阿哥为太子,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恐怕他现在退位的话,朝臣马上就会欢天喜地拥立胤禩为新皇!
即使不退位,一个赢得满朝上下臣心的太子,对他这个皇帝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康熙不负早年时的英明睿智,很快就意识到恐怕是他的亲信,他的宠臣出了问题,带头站到了八阿哥那一边。
会是谁呢?
尽管康熙很想知道究竟是谁背叛了他,但是眼前最棘手的问题却不是这个。
而是压下朝臣们异口同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