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一阵马达轰鸣声由远及近,陶熙月猜是这房东家的孙子回来了。她起身站到了门口,不是好奇,而是有些局促。
还没有得到原居住者本人的同意就已经搬了自己的物品进去,她有一种鹊巢鸠占的感觉。
一辆皮卡车驶进了院子,陶熙月不认得那是什么牌子的车。
一个穿着薄毛衣和牛仔裤的高大年轻男子下车,并没对站在门口的陶熙月多做注视,只顺便的瞥了一眼,便大步流星地去了隔壁老太太那边儿。
这位好像不大好说话的样子,陶熙月的心里忐忑起来。
老太太应该是跟孙子通过电话的。这位会不会拒绝自己的入住呢?要是拒绝,自己就得挪地方了。看看巨大的行李箱,陶熙月默默地开始庆幸自己还没真正动手收拾。
明老太太和孙子站在院儿里说着今天的山货。不一会儿,明奶奶挥手招呼着陶熙月也过去。
陶熙月半垂着眼帘走过去,心中有着面试工作一样的忐忑。
明奶奶为二人互相做了简单介绍,陶熙月始终没有将眼帘全部打开。
眼见陶熙月如此拘谨,明奶奶就做起了讲解员,讲起了村里的大致情况。
这房子是明奶奶唯一的孙子,也就是眼前这位建的。
孙子名叫陆川,父母早亡,他是奶奶带大的。为了奶奶,陆川从未出去务工。他的日常除了种地就是跑山货,所以他才会买了一辆皮卡车。
据说这里的大山物产丰富,但山势险峻,野兽众多,所以跑山是一份辛苦且危险的活儿。
大家都觉得与其吃这碗风险高的辛苦饭,倒不如去城市里打一份工的收益来得高;所以和其他村子一样,青壮年都去城里务工了,或近或远的差别而已。
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不定期上山得来的山货数量和质量都不会稳定,他们也没车;去镇上的车子每天就只有一趟,就是陶熙月来时乘坐的那辆把人当沙丁鱼一样拼命塞的面包车。
那面包车的主人是村里的杨家老二,原先也收山货去卖,可杨老二总是压村民们的价,对山货品质又格外挑剔。所以天长日久下来,就变成了只有陆川收了。
陶熙月想到乘车时杨老二看自己那色迷迷的眼神,心里已经对明奶奶的说法相信了八成。
而且照这个说法,这个陆川的人品还不错。起码对待自己村子的人是不错的。陶熙月忍不住看了陆川一眼。
三月里的山村天气,和城里的冬天无异,这陆川就穿薄毛衣,可真抗冻。他撸起来的毛衣袖子提示着陶熙月对方是个皮肤偏黝黑的人,可能是因为常年跑山。
陆川那隔着薄薄的毛衣也能隐隐看出来的发达的肌肉,和那一双惹人注目的大长腿,早在他下车时陶熙月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
大约山里的男人都是这样的吧,陶熙月在心里默默回想了几遍那双大长腿。
陶熙月不时地随着明奶奶的讲话礼貌的点点头,她对明奶奶夸赞自己孙子的话并没怎么听进去。老人家嘛,总是会习惯性夸奖自家的孩子的。
陶熙月的脑子里在想的是这里虽穷,但山大,植被和物种皆丰富,没有受到污染。这在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如果陆川能把货物销售到一二线城市去的话,那收入的确会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