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在一旁叮嘱道,“一根就够了。”
庄子上的糖可都是要卖钱的呢。
比起红皮甘蔗,竹蔗的纤维比较多,所以相对就比较硬,赵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掰断。
杨万里跃跃欲试,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我来我来。”
两只手握着糖梗,接着将中间结节搁在膝盖上,“咔...咔...咔...”三声。
然后,他自己不出意外的拿到了最短的那根。
随后几人兴致冲冲的跑进糖厂,将手中的糖梗放进最后一口锅中,再拿起来,糖梗的外面便附着了一层红糖,再轻轻的晃一晃便会凝固。
今年山阴的上元灯节较于往年更加热闹。
这不仅仅是因为宋金短暂的和平,更是因为山阴作为改革试点。
换句话说就是,百姓都有钱了,起码是有了些闲钱。
城中有些大户人家更是挂出了琉璃的灯盏,甚至有的是用白玉雕琢的灯笼。
灯上绘制着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图样。
当然,上元节最多的还是萝卜灯。
白榆一边舔着手上的红糖,眼睛却始终盯着一家店铺内的一盏万眼螺。
也就是在萝卜上剪出了镂空的百花等极其细巧的团案,烛火明灭,透出万眼灯光。
赵汾颠了颠袖子里偷偷藏着的几十文钱,壮着胆子走进店铺。
“掌...掌柜的,你家这万眼螺怎么卖啊。”
那掌柜的也是眼尖,“哟,这不是赵家小郎君么,衙内看上什么,店里的随便拿,不收一颗铜板。”
赵汾有些狐疑道,“这...这不好吧,你认得自家?”
掌柜的佯装不高兴,摆起脸来,“衙内这话就外道了不是?若是没有赵相和白大官人,小的哪有现今的日子,这位小娘子,自家曾经买过一口砖窑,小娘子可还记得?两位小郎君也快里面请。”
白榆原本还有些不好意思,仔细的打量了几眼,面露恍然,“啊,你是城外王庄的王进,王员外。”
“小娘子好记性。”王掌柜竖起一根大拇指,“小娘子也随便挑。”
终究是盛情难却,出了店铺,每人的手上又多了一盏灯笼。
赵汾手上的是无骨琉璃灯,白榆的是万眼螺,岳霖手上的则是走马灯,杨万里抹不开面子,没敢要。
这走马灯就有些意思了,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说,它可以算是现代燃气涡轮机的萌芽。
而宋朝人则是应用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理,制成了这走马灯。
社戏杂技,百工技艺,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待到亥时,几人手上的糖也吃完了,开始啃竹蔗。
百姓们渐渐的往寨下江边聚集,赵汾四人挤了个靠前的位置。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总要有人守着这份美好,也正是因为这份美好,付出才叫值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