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初:“咱们镇上这个小码头,我记得咱们小时候这个码头还是有往来船只的,码头虽然小,商船什么的也会在这里停留。
后来,因为前任县令不作为,这个码头也不出钱修缮,渐渐废弃?”
“是这样,以前咱们去县城可方便了,每日有往来的客船,早上去县城卖一天货傍晚回。”刘老太道,“那时候那些经停的船上也会有人下来买些东西,镇上比现在热闹得多。”
王冬初解释:“咱们邵安县山多水多,山路蜿蜒崎岖难行,但是水路不一样,邵安县水系发达,大河小溪遍布,四通八达,去周边的镇县都比走山路要便捷。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想要老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肯定得让银钱在流通起来,买卖多起来,赚钱的人就多。
咱们邵安县这个新上任的沈县令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上任以来发布的各种布告都是对老百姓们有利的,你们若是有关注,就会发现他做的事都是在发展经济.......反正就是让百姓们富起来的方法。”
比如说朱仙镇那边有个什么桃花沟,那个村子里种了很多很多的桃树,胭脂铺子需要用的桃花都会往那里订,那个村子里的人做果脯很有一手。
听说那个沈县令引进了商人,推销果脯呢。
王冬雪和刘老太听得云里雾里,王冬雪纳闷:“你怎么这么关注衙门的事情。”
王冬初:“县衙门是我们整个邵安县最大的官,它发布的布告不是朝廷的就是县城的,各项布告政令什么的是与我们息息相关,自然要多加关注了。
你想啊,那些商人为什么绞尽脑汁地想讨好县衙里的人,可不就是为了提前得到消息,要么提前跑路,要么跟着县城或者是朝廷的脚步走,好好赚一笔。”
“为什么京城的有钱人多啊?他们住在皇城脚下,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咱们还没有听到消息呢,人家已经赚了一笔银子了。”
消息的重要性啊,从古至今都是非常的重要的。
有些人能闻到政令里的信息,做出决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夜暴富,而有些人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赚那点子窝囊费。
王冬初前世就有关注各种新闻的习惯,如今来了这古代,消息真的太闭塞了。
唉.......
王冬初忍不住叹气。
“成了,别说了,买地就对了。”王冬雪是非常佩服小妹的,至少她到现在都没有踩过坑,做的生意也都成了,跟着她走准没错。
王冬雪:“一会儿吃过饭,咱们上那码头瞧瞧去。”
吃过午食,王冬初兄妹三个人以消食为名义晃悠悠晃到了破旧码头旁。
码头边枯草丛生,被河水浸烂的木头斜插在河岸边。
王文林问:“你买的地在哪里?”
王冬初 极 目远眺,然后比划了一下,“就那一片吧。”
王文林:“......”
王冬雪:“......那么一大片吗?”
“也不是很大吧,闫老板在这里买了一片,比我买的大一倍。”王冬初那时候手里没多少钱,所以只买了一小片。
不过听说前段时日县城出了新的布告,出了限制令,每个户头只能买一两块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