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马车来的路上她还吃了个玉米面饼子,白面馒头给苏大年和王志万分着吃了。
此刻气喘吁吁,浑身冒汗,她咬牙坚持。
既然决定了,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人家那些从村里就一直走着的人还不是这样日复一日!
没人说话,都闷着头赶路。
为了保存体力,有人回头看苏烟,看她通红汗湿的脸庞幸灾乐祸: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闺女以为是个人都能赶海?
就在苏烟快要坚持不住时,王福牛悄悄拉扯了她一把,指着不远处给她看:
“看见那个地方了吗?那儿白蛤蜊特别多,你们去那儿吧!”
王志万也走过来:
“你们就留在这儿挖吧,咱们在卸货台集合!”
苏大年点头,和苏烟脱离队伍朝着那个地方走去。
丰渔村的人都悄悄回头,依然没人说话。
走进那片地,苏大年指着地上形状大小不一的孔洞,还有一道道像是蝼蛄拱的凸起……教苏烟仔细辨认。
口头教学教的再好,不如实际看一看。
“没想到这地方还有猫眼螺!”
大海是复杂的,一片地方白蛤蜊多,并不代表没有别的海货。
苏烟学的很快,爷俩很快就下手干了起来,弯腰撅腚用蛤蜊耙子在地上划拉。
白蛤蜊纷纷被刨的露出身影。
苏烟一边刨一边往用尼龙丝绳织成的网袋里捡。
一起刨出的猫眼螺,还有一种毛蛤蜊,被她顺手装在了一个小网袋里。
苏烟累的手软脚软,却不吭声一直坚持,中间就在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又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
要不是苏大年带的咸菜,苏烟怕是累的啥都咽不下去。
直到把带来的网袋都装满,这才一屁股坐了下来。
抹着脸上的汗水,长长吐了口气,不顾地上的潮湿和淤泥。
这就是为什么赶海都穿的破破烂烂,又是泥又是水的,穿了好衣服也是糟蹋。
赶海,遇到生理问题,不管男女,都是背过身就地解决。
一马平川,找个避人的地方都难。
不讲卫生不要脸?
如果为了一泡尿再走回陆地,那这一天啥都不用干,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看苏烟休息的差不多了,苏大年和她扛起网袋往卸货台方向走。
苏烟的网袋小一点,苏大年提起来估了估,说也就百十斤。
苏大年扛的网袋苏烟目测得是自己的两倍还多,她爷一手还提着个小网袋。
只走了一会儿,苏烟就觉得头重脚轻,胸口像是压着一座大山般喘不过气。
不知道咋的就摔在了地上。
走在前面的苏大年回身看了看:
“你先在这等着,我把这些往前送一段再回来接你。”
放在地上的东西下肩容易上肩难,闺女一看就是扛不住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他说的那样。
此刻的苏烟眼冒金星,耳朵嗡鸣,连头都顾不上点。
等稍微好了一点,以苏烟的力气,没有苏大年的帮助自己扛上肩是不可能了。
苏烟也顾不得其他,拼命拖着网袋往前挪。
不一会儿就遇到了回转的苏大年。
苏大年接过苏烟的网袋,使劲往肩上一甩,大步向前走,苏烟默默跟在后面。
如此往复。
等苏大年和苏烟回到卸货台他们下海的地方,王志万他们很快也赶了回来。
“收获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