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身处各地、各行各业的名师教授们被征召到首都。
国家还给差旅费和课时费,自无不可。
名师教授们本以为是给什么重要人物授课,可现实与他们所想的大相径庭。
想当初,签了保密协议,知道具体的任务时,教授们是懵逼的。
任务要求很奇怪,编录一些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很基础的教材和课程。
更奇怪的还在后头,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教材编撰后,他们满头雾水地抱着各式各样的衣袍被推进换衣间,再由化妆师打扮。
给教授们戴上假发套,有几个男性老教授还粘上了长及腰间的白胡子,好一派仙风道骨之姿。
被推到镜头前的时候,整个人不自然极了。
给谁看呀,要这样录?!
这个问题自然不会问出口,教授们都是人精,签了保密协议的事儿,哪能乱打听,国家有什么要求,照办就是了。
别说,教授们本来就底蕴深厚,气质极佳。
扮上之后那仙气出尘的样子,真·神仙无疑!
录制的课程,就是要传送给秦仪君去开专业学堂的。
先前的几门课也是这样录的,剪辑后保存在定制的平板电脑里,只有播放视频的功能。
秦家筛选出的近百名人才,正在弋江城秦家老宅旁专门买下的三进院子,还有城南庄里,用这些平板自学。
对他们来说,是少主特意请了神仙,用仙术留下影画授给他们这些凡人学识!
没有人会不珍惜这样的机会。
如今的城南庄,已经具备农科院雏形。
这些年秦家或换或买,陆陆续续把周边的地块都拿下并入庄子里,现在的城南庄占地面积已达到两百多亩。
里面搭了大大小小的玻璃房,除了研究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还培育着几十种后世常见的瓜果蔬菜,为秦仪君登位后的“菜篮子”工程做准备。
刘德江这些年沉迷于基础教育和扫盲,还带出了几个徒弟,刚开始觉得红薯丰收是做梦的康励就是其中之一。
刘德江的徒弟们又散往各处,教人识字算数。
年后统计了一番,南阳州里秦家所属的庄子,平均识字率为百分之三十。
城南庄的识字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除了六岁以下的幼儿和四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所有人都学会了三百常用字!
在普通百姓会写几个字儿便能拿来夸耀的时代,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庄户们识文断字的好处也渐渐体现了出来,每种作物的种植要诀不再需要管事的一遍遍口述,领一本主家发的册子回去,照做便能种得收成满满。
能写会算以后,许多庄户自觉成了“文化人”,开始讲起了礼义,说话间骂娘粗鄙之词都变少了。
最开始还对“开民智”的做法存疑的秦峥嵘,终于理解了孙女儿口中的无知使人愚昧,文化提升素质。
而且从一万个识字的人中挑出可堪培养的良材,可比从一百个中挑要容易得多!
要不是秦仪君当初坚持要让庄子上的人习字,也挑不出近百个老师预备役来。
秦仪君的人才储备计划顺利进行着,与此同时,女真反叛、契丹国乱的消息,以及秦仪君与靳承安大败契丹逃军,俘虏主帅耶律德谨的战报,终于送进了皇宫。
先到京都的,是蒙鳌派出的驿卒。
按道理这样的大功劳,都会抢着往京都送急报,好在皇帝面前邀功。
而秦仪君说到底属于蒙鳌阵营的人,这种两军共立一大功的情况,各自呈上的战报都会有所偏向。
一件事儿用不同的笔法写出来,差别还是很大的。
靳老将军知道孙子做的“好事”后,嘱咐战报上原原本本写,不可有所偏颇。
又特意晚了小半日才派出驿卒,好让蒙鳌那边的战报先行呈上。
自家孙子得罪了人,做爷爷的还能怎么办,给他擦屁股呗!
原本以靳家的地位和靳老将军的身份,不必对秦仪君如此小心。
战功抢了就抢了,秦家不过是商户出身,能拿靳家如何?
但经此一事,靳老将军意识到了秦家的不简单。
靳承安麾下皆是他安排的精兵,但在围剿耶律德谨时,秦家侍卫才是主力,甚至无一阵亡。
其战力竟强于他军中精兵!
而且他当时向秦家买的药物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秦仪君轻松应下的样子,没有丝毫为难。
皇帝知道,他数次夸赞的仁商秦家,财力雄厚、手眼通天,还有如此战力吗?
将此事挂在心上的靳老将军,思虑了好几天,总觉得秦家不像表面上这样,只是个心怀家国的商户。
“蒙,秦……”
靳老将军口里喃喃着这两个姓氏,心中升起一丝念头,却又飞快闪过。
应该只是凑巧吧?
京都,隆庆后殿,两鬓斑白的建隆帝安睡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