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总共才三十万大军,能投入北疆的仅仅只有八万军士,要不是靠着靳、蒙两员大将运筹帷幄,早就守不住让蛮夷跃马京都了。
八年前的大旱对西夏、契丹两国影响都很大,契丹是游牧民族很少有人种地,但牛羊马匹得吃草料啊。
大旱之后,本该水草丰茂的时节,却仍有大片草原枯黄,人吃不饱,牲畜也吃不饱,作战能力直线下降。
西夏虽也是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但该族人口少,实际上西夏国内有许多或本居于当地、或被劫掠俘虏而来的汉人。
西夏领土内的汉人们才会耕田种地,所以大旱时节,百姓生存艰难,对西夏贵族影响却不大,反而想着趁火打劫大军压境试图攻打吴朝。
当时契丹军也虎视眈眈,为了日子好过些将目光转向吴朝。听说吴朝有了新粮食,亩产极高,中原人家里一定有吃的,还等什么,去抢啊!
当时靳承安刚到北疆,靳老将军如获至宝的同时解了心结,身体一日日好转,但大病初愈,想要完全恢复还要段日子。
两拳难敌四手,他放下那一丝丝因军权归属而产生的酸楚,主动上奏皇帝请求派蒙鳌率军增援。
纵使是心怀大义的靳老将军,也难免挂心小家的得失。
自家奋斗百年得来的军权,要白给了蒙鳌,他不甘心!若不是小孙子靳承安争气,靳老将军非得死不瞑目。
秦仪君刚来时祖父说老将子孙不堪重用,建隆帝有意让蒙鳌去接班,说的正是靳家。
如果靳家一直后继无人,那只能暂且把军权交给其他得用的将领,等靳家有了出息的子孙,或可重新拿回军权。
当时秦仪君还想,亲自把兵权送到秦家的卧底蒙鳌手上,建隆帝要是知道了真相,怕是会气死。
可没过几年,靳承安就冒出了头,待靳老将军百年之后,蒙鳌接过靳家军权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秦家祖父当时直道可惜,本来想着能兵不刃血拿到更多军权的,还想过要不要趁靳承安年少,制造个意外将其除去。
但查探过后,发现靳承安肖似其祖父,秉性正直,确是良将之才,便暂且放下心思没有动手。
靳承安接令之后,立即点了两百人马,出大营向东而去。
他知道自身安危关系到靳家军权,即使是战场杀敌也会以保命为先,像这样子出营更会带足人手,靳家亲兵护卫在侧,以防路遇蛮夷。
秦仪君的队伍走到过半,远远听见大批人马行进的声响,用望远镜一看,是吴朝军士的打扮。
为首的身穿全副甲胄,隐约看出是一年轻小将。
好家伙,是谁这么大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