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奶奶疼大孙子,所以这些钱一分也没有用到王妙妙身上,书不读了,吃的是最差的,衣服一年到头没有一件新的。
马婶子开口说:“你没拿,那就是你家爱国拿了,咋这么狠的心,自己闺女下乡一毛钱都不给,补贴钱不说多了,至少也给一半让闺女傍身吧!”
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是心里都这么想,这王爱国还是吃商品粮拿工资的人,怎么这样对自己的亲闺女,果然没娘的孩子没人疼啊!
王翠花最听不得别人说他大儿子,当即就反驳:“我们爱国城里生活也不容易,从小养着这丫头吃喝,还供她去念书,哪里对不起她了?这丫头现在长大了,有心眼儿了,就开始编排爹娘老子的不是了!”
村子里有一些老人也在应和着点头,毕竟他们都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管怎么样,王爱国也把王妙妙养到这么大了。
大队长不知道补贴的事,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好参与,就想尽快把王妙妙的事处理掉。于是就吩咐会计于根民去算一下上一年王妙妙的工分应该分多少钱。
很快于会计就报了个数给大队长。
“按照王妙妙去年的工分折算,应该分28块6毛,粮食380斤,细粮30斤。”
姚春梅一听就急了,这些钱和粮食都已经在老王家了,不可能拿出来给这个扫把星的,急吼吼的嚷嚷着:“粮食她都吃完了,钱也都花完了。”
可是没有人听她的,大家都看着大队长,这事到底怎么解决就看大队长怎么说了。
最后大队长一锤定音,粮食不算了,因为去年已经过完了,也分不清到底王妙妙吃了多少。但是钱要还给小姑娘,毕竟以后在知青点生活也需要钱的。
王翠花伸手哆哆嗦嗦的掏出来一把毛票,数来数去也就一块多钱。大队长看她们这么磨磨唧唧就是摆明了不想给,也不想继续跟他们在这儿扯皮,直接说这钱大队出,年底从老王家的工分里扣回来。
直接吩咐于会计拿了28块6毛给王妙妙,王妙妙对着大队长深深的鞠了一躬,对着周边的乡亲们又鞠了一躬,含着眼泪说了声:“谢谢!”
这是真心地感谢,既是为原主感谢男知青们和乡亲们的仗义执言,也是感谢这些初次见面的乡亲们帮助自己暂时脱离老王家这个桎梏。
张志平和另一个男知青周强跟着王妙妙去老王家搬家。王妙妙没有什么东西,一共就一床褥子、被子,几件破破烂烂的衣服,一个喝水的搪瓷缸。
倒是有一箱子书,是原主留下的,是原主高一的课本,后来上不了高中,问村子里的人要来的高二的书,她没事都会翻来看。
零零碎碎的东西收拾了总共花了一个小时不到,搬东西的时候老王家没有一个人出来过。她知道王萍,王珑都在家,但是没有人出来刚好,不用再费嘴皮子了,就这样顺顺利利的搬去了知青点。
知青点在村子的最北边,是一个姓张的地主给自己家长工盖的院子,南北各三间屋子。
知青们下乡后,没有地方住,村支书就安排大家把这几间屋子修缮了一下,让知青们住进来了。
南边住的女知青,北边住的男知青,一路上张志平已经给王妙妙介绍完了。
现在知青点一共7个知青,4男3女,分别是张志平,周强来自沪市,李念北来自临市,郑凯来自京市。女知青郑梅和张红梅来自临市,田晓霞来自广市。
男知青2人一间,女知青三个人住了一间。男知青这边空了一间做了杂物间和厨房,女知青这边空了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空着。
张志平就安排王妙妙单独住在空着的那间,等晚上回来问问谁愿意跟她住一间再搬过来。
王妙妙乖巧点头,恨不得不要有人搬过来,这样她就有自己的单独空间了。就可以进空间吃吃喝喝,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了,想想就美。
但是,天岂能万事随人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