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塘仔细看过小弟子的单子,确定上面没有错字后,才交给太子殿下的常侍黄让,黄让躬身呈给太子殿下。
孙钊看后,眉头皱起。他不是只知上情的无知太子,他很清楚如今市子里物价飞涨。哪怕是父皇下令怕也压不回十年前,八百钱的东西现下在广固怕是得三千钱才能买下。
而定侯夫人还给他说了另外一件必须考虑的事情:“当年李氏陆续安置这千余人时,费县许多如麻布、针线、碗碟罐子等低价的平民日常用品一度售罄。乃是行商从周围县调配货源后,历经月余才平息暴涨的物价。倘若真如郑使君所奏,将此法推行各地,徒儿恐怕一年半载之内货源都无处补充,届时物价迟迟不能跌落,致使各地民情粥粥。”
萦芯把前情和顾虑说完,一口喝干自己的茶,孙钊和全塘都陷入沉思。
门外,杨梓岭用眼神询问费习父子,这李氏的小娘子竟然是个有治民之能的才女吗?怎么没人跟他说过?
他不过祖上不显的庶民出身,当年在县学里消息也不甚灵通,至多听过一些传言,根本不知道那年竟然是一个女娘在操控!当时她才多大?
费习因为给李藿做了近十年的讲师,知道一些内幕,便对着杨梓岭微微点了点头。
门里,全塘继续问道:“所以,徒儿是不赞成郑使君的提议吗?”
萦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面前茶盏盏底的点点星芒,呼吸越发粗重,直至下意识伸手抚向漆盏光滑的边缘。
这样的华美的茶盏,许多行商通过范生以千钱一件的进价,大量、长久的收购。只要能拿到货,随随便便在琅琊郡其他县转手就能卖到三千钱。听说出了四国,万钱也是友情价。
然而,李家盛产这些绮丽漆器的阳山村,只有不到十个漆匠,如晒漆、磨漆这种繁重且枯燥的工作,都是萦芯安置在村中的孤、寡、老、残奴完成。
是这些在世人眼中一钱不值,但有一丝动荡就会被最先抛弃的人,打磨出让世人为之惊叹、尊为贡品的宝物!
但有一手可以劳作,只要给他们足够安定的生活,他们可以创造出无法预计的价值!
而远在并州三郡,有许多正值壮年、四肢健全的灾民,抛弃人性、老人孩童、所有家业……好容易挨到此时此刻,却因国与国的倾轧,被推上了必死的造反之路……
因缘际会,太子来问萦芯前事,她要不要由此从一个旁观者,变成入局人呢?
如果真因她的一些建议延缓了东吴的倾颓,那么,推动这一切的幕后国会不会注视到她?会不会倾尽全力去搬开她这个给他们“一统的大道上”平添许多耗费的小小绊脚石?
全塘笑眯眯的等着,他知道,李萦芯此时正在纠结是否在此时继续践行她的道。
纠结间,萦芯看向全塘,全塘却把视线朝孙钊转了转。
萦芯明白他的意思。
孙钊却与孙瑾大不同。
诚然孙钊不如孙瑾有智谋、善权衡,但是经过全塘几年的引导,孙钊的出发点已经从皇室改变为吴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