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下来,学校的报名结束后,招收的学生果然符合预期,有300多人,而大家也相信,随着时间,学校有名气以后,往后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300多人平均下来,每个教师有30人左右,当然,实际上肯定是有出入的。
70年代的教育是5+2+2的模式,也就是,小学实行五年制,初中和高中各两年,所以学校10间教室,刚好一个年级两个班。
最后的分班名额要在正式开学前分出来,年级什么都是看家长报名再安排,学校10个老师每个人都要带一个班级。
课程也挺全面,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思想品德,还有劳动课啥的,别看课程不多,但每个老师都要身兼数职呢。
就这样,乔轻轻的老师生涯步入正轨。
时间转瞬即逝。
在刚刚赶上正月的尾巴时,李卫英和王建华的新房终于建好,像一些简单的置物架和其他家具,这两人早就已经准备好,房子一可以入住,两人就搬了家。
乔轻轻和知青院的人也去帮了忙。
李卫英的家比乔轻轻的大很多,盖了两间房,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厕所是搭的茅草房,两个人住刚刚好,很有家的感觉。
“终于有一个自己的家了,小点就小点吧,以后有钱了再扩建。”
李卫英满脸的幸福,打算的是等以后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再说扩建的事。
“不小了,看得我都想搬出来了。”王红看的都有些心动了,又一想,自己在知青院住得好好的,没有搬出去的必要,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转而兴致勃勃地打量起李卫英的新家。
“新家也搬了,结婚证你俩也领了,乔迁宴和喜宴凑一起办,倒是方便不少,看好日子了吗?”乔轻轻问道。
她也看了李卫英的房子,她家两间房,连着是长方形的结构,现在布置也很简单,跟乔轻轻当初差不多,简易一架床,一个衣柜,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就没了。
也可能其他家具还在制作中,反正后面随着时间过日子,东西也就会多起来。
“就两天后吧,请你们来喝喜酒。”李卫英没有思考很久就回道。
李卫英和王建华早就想好了,过两天,房子收拾利索了,请客要准备的东西也准备齐全了,还刚好在正月底,日子也正好。
“那我们就等着了。”
——————————
李卫英和王建华早就领证了,但大家都传统思想肯定是要办过酒席才算是正式。
两人早就决定了,俞家湾大队没有亲友,又刚刚盖了房子,也就没有大办。是乔轻轻和方文她们一起帮着置办了两桌酒席,就知青院自己人去喝了喜酒。
李卫英也实诚,就算是两桌酒席也是按这边最高规格来弄的,就跟过年的菜色差不多了。
这年代的彩礼都流行三转一响,也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