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帝国崛起

第434章 西海凯歌

太平洋第一舰队旗舰“汴京号”此时已经停靠在军港之上。

他是来接赵官家回家的。

赵大老板双手挽在腰后站在平台上看着涛涛大江。

大江上的风浪很大,他身上的披风不停的摇摆着。

他的身旁是全皇后和贤妃王青慧。

王青慧担心赵大老板受了风寒,于是上前兜住他身上的披风。

她温柔的说道:“官家,天气严寒,且这大江的风浪较大,您小心受了风寒。”

赵官家款款说道:“风浪越大,那朕的毅志就一定比它更大。这点风浪对朕来说无关紧要,倒是娘子你呀可不要着凉了。”

“臣妾这身子裹得严严实实,官家您不必担心。”

“曾经,就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大江,汉水,鄂州城,汉阳城,黄州城......那场旷古奇今的大战仿佛就在眼前呐!”

赵官家接着又十分感慨的说道:“每一寸山河,都留下了大宋军民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有我大宋千千万万的英魂在此长眠啊!”

这一路走来,南宋朝廷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惨痛的。

数十万人为此付出生命,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悲欢离合。

王青慧说道:“往事已矣,生者自当砥砺前行!勿忘前耻,生者又当居安而思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亦长鸣!”

“嗯,娘子说得好啊!”赵官家会心一笑,然后转过身对着众人高呼:“勿忘前耻,砥砺前行!”

赵官家对王青慧的才华是很认可的,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大病初愈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把她纳为嫔妃的原因。

而且,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王青慧诞下的几个皇子天资聪颖,深受赵官家喜爱。

赵官家的举措有些让大臣和地方官员们感到意外。

因为江面上风浪较大,他们以为刚刚赵官家和她的娘子在谈情说爱呢。

但他说的这八个字显然不是,更应该是对往事的感慨。

赵官家向前迈了几步:“诸位现在所能看到的一切似乎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但谁能想到,咸淳十年就在这里,就在大江南北,汉水左右,那一场关乎大宋生死存亡的恶战!”

“什么是关乎生死,朕相信诸位都能理解这个意思。当你垂死挣扎与敌人搏命的时候,这便是关乎生死!”

“你要是不能拼尽全力将敌人置之死地,那么死的人那就一定是你!”

赵官家又问道:“当年,咱大宋不就是这样吗?”

“官家,当年臣奉旨率殿前禁军前来鄂州参战,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臣最为清楚!”

赵与择接着说道:“那时候,虓帅、文帅,还有已故的汪帅,还有数十万将士们前仆后继不顾生死!打得太激烈打得太难了,虽胜但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现在想想臣还是心有余悸!”

吴为哀叹一声:“唉!只恨老臣当初被那些个奸人所害,要不然老臣当年也能在这里与元贼拼死一战呐!”

赵与择突然给吴为闪了个眼神,提醒他不要提及当年的事。

吴为是奸人所害没有错,但当时的大老板痴傻昏聩少根筋,这话拿来说就相当于指责赵官家了。

吴为恍然大悟:“官家,老臣......”

赵官家知道吴为想说什么,于是就打断了他的话。

“诶~朕的娘子方才说前人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朕现在想说的。”

赵官家接着说道:“以前朕错了就是错了,要不是朕听信奸臣的谗言,何至于让一心为国为民的吴相公被朕贬至广东做个小吏呀!朕呐现在想想也应该为过往所为之错向天下发布罪己诏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