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给养活了,弄不好等到孩子懂事了,能干活了,那些黑心肝的就直接过来摘桃子。
本朝以仁孝治国,一个孝道,哪怕是自己丢掉的孩子,那也是逃不开世人的口诛笔伐,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真的做不得。”
苏青震惊“那我收养的这些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吗?”
吴县令摇摇头,“这些人县衙并未出手干预啊,只是出面以正当方式让她们自卖自身罢了,奴籍的人就再也无父无母了,只有主人。
若是县主不需要她们的为奴为婢,待到成年后给一纸解契书,不止成全了主仆情谊,有了这份契书在手,即使是生身父母也不被律法承认。”
苏青点头,“谢谢吴大人考虑周全,日后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吴大人也不必客气。”
吴县令点头应下,亲送苏青离府。
吴县令回到书房还未坐下,其母便过了来,“儿啊,县主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吴县令忙扶着母亲坐下后,方才在旁边的凳子上坐好,将苏青收养孤女的事情说了个大概。
吴母感叹“县主人不错,有善心,看来你到这里来为官的选择是对的,你性子耿直,其实不太适合官场,
但是你天生就不是种地的料,不读书为官还能如何?哪怕是做个教书的夫子,也是要幽默风趣的才更得学子喜爱,你跟木头似的,就不要去霍霍别人家的孩子了。
昌平县虽然偏远,但民风淳朴,看看你这来了有两年了吧,也没什么大案子,不过是些劝课农桑的基础活计,看看你这精神都比之前好多了。”
吴县令点头,“母亲说的没错,以儿子的性格,能为一方父母官,不出冤假错案,安然到老就已经很是足够了。
就是苦了母亲,儿子无甚志向,母亲辛苦操劳了前半生,这后半生还要清贫度日,没让母亲享福是儿子不孝。”
吴母握住自家儿子的手,道“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娘不用再下地干活,不用再浆洗赚银钱,吃得饱,穿得暖,有温暖的屋子住,哪里算得上清贫?
现如今只要再解决了你的终身大事,娘就真的了无遗憾了。”
吴县令苦笑“儿子这性子不讨喜,哪有女子愿意嫁给我的?以后再说吧。”
吴母却心中有了盘算,给自家儿子送了茶点就自己回房了。
————————————————————————————————————
当苏青在门外看着自家堂屋中的老妇人时,心中是懵逼的,这是什么状况,这是谁家的人?
她侧头问向庞妈妈“她怎么直接进来了?是拿着谁的帖子?”
庞妈妈笑道“拿着吴县令的名帖来的,说是县令的母亲。”
“吴大人?”
苏青进入堂屋,对着老妇人行了一个晚辈礼,道“您是吴大人的母亲?不是找我所为何事?”
吴夫人见到苏青,连忙起身回了一礼,道“我家原也是读书人家,虽然未出过什么大员,但也入过仕的。
后来家道中落,只有我这一个寡妇带着儿子,我知道若是安于过农户的生活,家中余财也够捱到志刚长大成人。
但我不甘心啊,拼着一口气,供着志刚读书,好在志刚也不曾让我失望,到底是考出来了,
但我家家底太薄,志刚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却一直未曾娶妻,以前是在京中,京中贵人多,我儿子还受排挤,娶不到妻子也就罢了,
现如今到了昌平县两年了,也依旧无人问津,作为母亲,自家儿子再多的不好那也是好的,更何况他的人品并无瑕疵。
老妇今日冒昧上门拜访县主,就是想问问看,县主府里女子众多,能不能给我家志刚选个媳妇儿?
这孩子脑子一根筋,不懂得甜言蜜语,也不会主动的心疼人,只要有能干会管家又不嫌弃他是个木头的就行。”
苏青……“大娘,您老还真的看的起我~,既然您都找到我门上来了,这面子总归是要给的,您家对媳妇儿的要求是什么?”
吴夫人闻言特别开心,“只要是好孩子,懂事讲理,心疼我家志刚能跟他好好过日子的就行。”
苏青又问“我这里都是些婢女,身份上您家可会嫌弃?”
吴夫人摇头“我是苦惯了的,女子生存不易,能进县主府做婢女就已经很厉害了,没点能力的想进来做婢女还不能够呢,不嫌弃,不嫌弃的。”
“吴大人毕竟是官身,可以娶到身份更高的女子的。”苏青道
吴夫人摇摇头“世家、富户人家的姑娘哪一个不是娇养着长大的?自家孩子自家懂,那样的妻子和他是过不到一起的,他还是适合比较务实的。”
苏青点头,“那好吧,您稍坐,我先去找她们问问,庞嬷嬷给吴夫人上茶和点心。”
庞嬷嬷应下,苏青去了后院找到叶秋云。“娘,吴县令的母亲上门来想给他找个妻子,请我帮忙介绍,
您看可方便把咱家未婚的适龄的女子都叫过来,我先问问看,如若有人有意思的,可以让吴夫人选选,毕竟是人生大事,总得双方都满意才好。”
叶秋云的兴致也起来了,叫上了亲家母,积极的参与到拉郎配的环节中。
县主府的婢女平日里看着不多,这聚在一起也有二十几个人是适龄无婚配的。大家虽然都在疑惑今日为何这么大的阵仗,但全场无人交头接耳,苏青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