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那王掌柜的跟咱们家有亲戚吗?”,回去的路上,林北媳妇疑惑的问林老太太。
“他跟咱们哪有什么亲戚啊,就是见过几回!”,林来太太答道。
“那您刚才对他的事儿怎么那么上心啊?”,林北媳妇壮着胆子问道,没敢抬眼看林老太太。
“你个傻孩子,我还不是为了你们呐,更为了我早点抱上孙子,哼!”,说完转身走了。
惊得林北媳妇赶紧追上:“娘,您再着急也不能找外人呐!再说林北他也没毛病,我明天就去敦煌,不怀上绝不回来,您看行吗?”,说着都带上了哭腔。
逗得林老太太哈哈大笑,冲着她额头轻轻的弹了一下,说道:“想什么龌龌龊龊的呢,傻孩子!我是打算让他把林北换回来,要不抱孙子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啊!”。
“啊,这么回事儿啊!吓了我一大跳,还以为您要那什么呢!只是娘,我姐能同意吗?”,林北媳妇松了一口气说道。
“她有什么不同意的,事在人为吗!等娘去说去,那王掌柜的到敦煌一样开糕点铺,他们商人家,也不守着一亩三分地,哪赚钱到哪,放心吧!”,听完这话,林北媳妇破涕为笑,扯着老太太的胳膊回家了。
秋收是古代农民最期盼的时刻,一年的口粮、税粮,或者能不能有点富余都指着秋收了。
年成好的时候,粮食打的也多,除去交税的,再留够下一年的口粮和种粮,剩下的还能卖一些添置家用,置办点衣服年货好过冬;
年成不好的时候,交税都未必够,更别提人吃家用了,还得借贷着周转度日,那就艰难了。
今年的年成显然不太好,自打林南穿越过来,一共就赶上两三场雨,春天种的第一茬粟米,也因为干旱长的不好,被林南拔了。
这不,林老太太一家种的粟米,收成就不怎么样。
林老爷子、林老太太、林北媳妇儿和林南四人是主力,柳月和柳阳负责捡没收起来的。
几人忙活了两三天,就收完了,显然是收成太低,产量连丰年的两成都不到,看的林老爷子唉声叹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