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能想到,仅仅时隔一个月,刘春花就真的度过了这次的“瓶颈期”!!
这篇不同于以往她的投稿那样、二三百字的小短篇,也不像以前的大白话,反而是处处透着一股......林清月的味道。
“嗯?等等等等!!”林清月抬手制止赵成继续“找不同”,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真诚的疑问,“什么叫做处处透露着我的味道??”
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发言?
“昂,就是的啊。”赵成小心翼翼地将刘春花的稿件再次放到林清月面前,指着里边的几句话说道,“你不觉得,这篇文章特别像你最开始投稿的优秀工人李保国的那篇吗?”
“......”林清月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读了两遍之后,发现......还真是那样。
和她写李保国那一篇一样,其中采用了一点“采访”(就是一问一答)的方式,之后又狠狠煽情!
但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刘春花的这篇文章更加的“接地气”,通篇都是用大白话所写,读起来就像是刘春花坐在你身边缝衣服边在叭叭叭说着一样。
“这是......仿了我的格式,又有自己的风格。”林清月摇头,觉得自己说的不妥当,“不对不对,这也不算是仿我的格式,毕竟文章格式多种多样,我也是借鉴的别人的。”
“所以,刘春花同志这是已经在文章中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并且看起来还是非常成熟的。同时,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她的遣词造句很显然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是的,确实是这样。”
说完之后,林清月与赵成两人面面相觑。
说实话,还真不是两人没见过世面,而是刘春花的进步实在太大,并且时间太短。她以往的形象,以及到现在文章上的新体现,都让两人震惊。
她就像是完成了类似“我亲爱的祖国,今天做饭时忽然想起了以前的战乱时刻,让我突然有些想哭,因为没你就没有我们如今安稳做饭的日子,所以我爱你。”到“先点题,亲爱的祖国,我爱你;事件一二三四;之后再谈谈自己从这一二三四事件中获得的启发、并以后要如何做、要怎么才能时刻体现我爱祖国巴拉巴拉。”的转变。
emmmmm......从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吃了什么的流水账日记、一下子跳跃到了“今天干了什么、从中得到的启发、最重要的启发是我爱祖国并且愿意一直爱下去为她贡献自己的一切、并且还愿意去发散这种爱”。
就,这是一个大跳水似的质的飞跃,只不过这是从下边往上跳。
就在两人仍沉浸在这种震惊之中,冯主任端着自己老朋友茶杯溜达过来了,并且在看到两人傻不愣登地面对着面傻眼的场景,愣了一下,“你俩这是......干什么呢?”
没睡醒?不应该呀,要说每天卡点的小林是这样也就算了(林清月:...听我说,谢谢你,微笑.jpg),但赵成不应该呀。
“冯主任。”
“主任。”
两人被冯主任的声音惊醒,坐在那里并没有站起来,喊了他一声,之后将稿子递给了他。
冯主任接过这两张纸时还有些纳闷,“怎么?这是发现了什么好文章不成?”
要说好文章,他们每次都能收到挺多,因为这项活动在车间是活动,但在各个办公室,已经算是隐形的硬性指标了。
车间的人有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学问,所以文章可能写不来,但坐办公室的那个没有个初高中的学历,人家不写可以、你一个天天坐办公室的不写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