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是更危险的战场。
但335团注定要在这片战场上,刻下另外一个传奇。
埃及的节节败退,让珐国和沙苏都提心吊胆了起来。
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在丑国扶持之下的瑛国,对付埃及并不是一件难事。
珐国有自己的考量,所以本来对埃及的军事援助就比较小气。
随着埃及的败退,以及埃及军队差劲的战斗素养暴露的淋漓尽致,这援助就更少了。
珐国对北非的局势已经有了比较消极的预判,开始着手保留实力,应对更大的风浪。
而眼看瑛军即将渡过尼罗河,沙苏也开始有了动手的想法。
如果瑛军渡过尼罗河,那埃及的沦陷将会彻底加速,一发不可收拾。
沙苏的钢铁洪流和米格走廊进入中东,绝不是为了看热闹。
当埃及的败象显现,他便必然会出手。
至于埃及。
在战斗刚开始时,靠纸飞机轻易的对瑛国造成巨大打击的轻松感在一周的拉锯战之后,荡然无存。
尽管埃及有着优越的游击战环境,以及广袤的纵深,但受限于军人的素养,依旧在自己的地盘上,一胜难求。
……
战前的团结一致,在埃及的萎靡不振中,也开始了离心离德。
沙苏不在乎埃及的死活,只在乎中东的利益,而中东的利益只能通过战争获取。
虽然他希望是丑国先动手,但哪能事事如愿。
所以以瑛军跨过尼罗河作为动手信号的他们,并不介意埃及继续输下去。
至于埃及。
在殖民地独立运动时所爆发出的独立自强的决心,在面对资本大国的军事倾轧之下,也逐渐消沉。
他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缺少如华夏那般一批又一批硬骨头的人。
所以,看着几乎不可能战胜的瑛国和丑国,全军上下的信念迅速的分崩瓦解。
珐国应该是最愁的一个。
埃及如果输了,可以继续做他的被殖民国家,日子还是老样子的暗无天日,无非是殖民他们的人换了一批。
但珐国如果输了,他的利益将被沙苏、瑛国、丑国无情剥夺。
所以,珐国看着埃及的节节败退,比埃及自己还要紧张。
当珐国远东总长将情况告知戴高乐,戴高乐又向故宫方面联系的时候,将这个情况毫不夸张的称之为“这是共同第三极计划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戴高乐清楚,中东事态如果超出预期,那华夏西出的共产协约策略,也将付之一炬。
所以他很清楚,不希望瑛军跨过尼罗河的不止珐国,还有华夏。
虽然戴高乐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迫切的把希望寄托在华夏这个仍处在刚刚独立的落后国度身上。
但从百济战争、中南半岛、双子礁、冲绳等一系列事件,
以及纸飞机、车载东风导弹等一系列超出想象的军工产品上,
让戴高乐潜意识里认为,华夏远没有客观看上去的那么落后和弱小。
那个对外封锁的东方国度,充满了神秘色彩。
故宫也适时的给予了珐国回复——“华夏已经向埃及投入了新一轮的军工援助以及战士,瑛国将不再可能跨过尼罗河。”
“关于我国远征军的情况,希望贵方能够及时向华夏反馈,并告知他们,因为他们的付出,华夏将站在世界的顶峰俯看这个世界,他们终将回来,在欢呼中,在人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