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学生?”周翔宇问道。
“对,很年轻的一个学生,之前开会跟着他的老师一同过来的,但是在会上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在会后拦住了叶院长,”
李书成道:“他也是叶院长推荐给我的。”
“哦,”周翔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叶知寒的身世和经历,整个华夏五万万人仅有两人知晓。
“是知寒推荐的,那我就放心许多了。”
说话间,会议室的大门再次敲响。
一道谦逊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李部长您好,我是西南农学院的袁禾隆。”
“进来吧。”
会议室门打开,一个浑身黝黑的少年捧着一把稻穗和一个袋子站在门口。
又高又瘦,眼睛神采奕奕。
李书成微微皱眉,看着出现在门口的少年愣了半晌。
多少有些没认出来。
翔宇同志就更不用说了。
在刚才李书成的介绍中,那个少年应该是白白净净,非常斯文的一个少年。
而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年轻人,可是和李书成的描述,毫不相干。
“这么久不见,我差点认不出来你了,”李书成笑道,“黑了很多。”
“学农业的,总是免不了风吹日晒,做科研和上学的时候情况不一样。”袁禾隆拘谨的回应着,随后小心翼翼的走进了会议室。
“翔宇同志好。”他看向翔宇同志,身子站的更加笔挺。
“同学,你辛苦了。”
周翔宇看着少年黝黑的样貌和粗糙的皮肤,便知道这两年他经历着什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农学生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每一次收获,背后都是无数个在太阳底下暴晒、在狂风骤雨中奔跑的日子。
农业最偷不得懒,也没有捷径,科研的乐趣也远比不了那些不明觉厉的前沿物理。
能够精神饱满的对待每一个枯燥的日子,并日复一日的把自己所有的热忱和精力投入到农业工作上去的人。
都不简单。
仔细的打量了袁禾隆本人过后,李书成和翔宇同志才将目光凝聚到了袁禾隆怀里的稻穗上。
那几株稻穗,有着所有人都未曾见过的饱满。
稻穗的颗粒饱满和硕果累累用语言很难形容。
但当他们看到西南农学院所提交的汇报数据的那一刻,一切便都明了了。
第三系不育抗倒伏高产杂交水稻,亩产量达到600公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