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却仍是那位留学生的话——差距已经是不可以量化的差距了。
就在前天。
丑国的战机穿过鸭绿江。
前线第十三兵团的参谋长给他通过电话,问他61k的改进工作完成怎么样。
在他简单汇报完工作之后,那头就哭了。
参谋长说,丑国的战机从他们头顶飞了过去。
声音很大。
飞的很低,站在了望塔上甚至能够看见驾驶舱里谈笑风声的丑国飞行员。
可他们只能看着。
他们也想有一架战机。
在丑国战机犯境的时候他们可以登上飞机驱逐,而不是就这么干瞪眼……
挂上电话之后,刘志民就也哭了。
在那一刻,他深深地意识到,因为华夏的科技落后,将有无数士兵以生命为代价来填补这个差距。
关于百济半岛的事情,他总能听到一些风声。
箭在弦上,应该不可避免了。
可他们能做的,却只是尽可能的改进那些落后的武器。
他不敢想这场战争会有多惨烈。
刘志民拿起电话,向参事院通了个电话:“你好,刘参事,我想问一下沙苏的军事补助什么时候能来啊?”
早在上个月,参事院就已经向苏联提出军事支持。
中科院趁这个机会向沙苏申请了前沿军工科技的技术支持,哪怕不提供专家,给个模型让中科院拆解也行。
但那头的回应是不太乐观。“沙苏陷在西欧战场,不愿同时和丑国两线作战,因此我们的请求,他们一直在拖延……”
刘志民按着桌子,大口的喘着粗气:“我知道了。”
挂上电话,整个人佝偻着背靠在椅子上,苍白的笑了起来。
一拖再拖。
虽然已经猜到了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憋屈。
自己国防安危,寄希望于他人,不靠谱。
可眼下只能寄希望于他人,更让人心酸。
刘志民揉着脑袋,眉头拧巴在了一起。
现在的感觉就像是眼看着山崩天塌,却无能为力。
改进一个61k,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他已经不敢联想如果华夏的军队真的进入百济半岛作战,战争景象会是怎么样的。
正心烦意乱,他的余光看到了桌子上的那封邮件,伸手捡了起来。
“豫省大学,文学系预备生,叶知寒。”
刘志民小声自言自语道:“文学系的信怎么送到这里来了?”
不过当他看到“原子学或物理学研究院收”的落款之后,这才提起了兴趣。
信封撕开。
两张折的方方正正的草纸从信封中掉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