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宋地,阮响也更愿意先对辽国下手。
宋地固然繁荣,但这种繁荣没有根基,她可以享受他们带来的好处,而一旦她要对宋地动手,也不必担心自己养出一个怪物。
可辽国,实在不能带给她太多好处,对她最重要的粮食,辽国也没有多余的可以往外卖,甚至还要和她抢宋地的粮食,外加辽国的矿产,实在是很馋人的。
“要我说,游牧民族还是比农耕民族好对付。”陈进看向阮响,发现阮响没有不悦后才接着说,“牧民的凶性是刻在骨子里的,这是数百年上千年养成的性子,在草原上,家庭很难有邻居,到了干旱的时候,为了活下去只能抢夺水源,死人是很常见的。”
“可正因为这凶性,牧民也是很难通力合作的,他们没什么组织性,打仗还好,这是惯熟的,但挖矿种地发展生产就困难了。”
“农耕民族看着温和老实,可一旦能把他们组织起来,无论是战争还是生产,都更难对付。”
马二很熟悉这种论调,如今阮地的高层吏目,都不再认为异族和汉族的分别来自于种族了,多了一种“地理论调”,即民族的性格,来自于地理,所处的环境。
汉人如果自幼生活在草原上,那他的性格也就与平原上的汉族完全不同了。
生活在小岛上的汉人,与生活在大陆上的汉人,性格也全然不同。
这都是地理造就的,环境越是恶劣的地方,越能长出凶悍的人。
环境越好,越有秩序,人就越温顺。
同样的,所处的地盘越大,人心就越开阔,地盘越小,人心就越狭隘。
马二也说:“牧民是很难有长远打算的,农民还能靠修建水利,堆肥,储蓄来面对未知的天气和风险,但牧民没有这个能力,一旦草场出了问题,或是水源变化,他们立刻就要失去立身根本,所以牧民必须立刻行动,每一个能活到成年的牧民都清楚自己必须当机立断。”
“可这样一来,牧民之间的团结就是一纸笑谈了,人人都有主意,都要为自己的家庭争利。”
“农民则不同,农民没那么需要当机立断,他们聚居合作,有抵抗风险的能力,他们从中得到了好处,便要维护秩序,这样一来,哪怕是暂时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看在将来自己也可能得利的份上,也可以忍耐。”
“这和是不是汉人倒没什么关系,各地的农民都有这样的惯性。”
马二:“这也是阮姐选回鹘的缘故,倘若能靠着这条线拿下西夏和回鹘,那我们也就有了消化和治理辽国的基础,知道怎么拿捏那个度。”
“是啊。”阮响给陈进夹了一块肉,“我们也要加快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