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姓田,和许多带孩子的寡妇一般,平日没人会叫她的名字,只叫她阿大娘,后来有了孙子,又叫牛丫奶,活到有了孩子有了孙子,仿佛就没了自己。
不过乡下都是如此,田季也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就算上了扫盲课,她对自己的名字仍旧没什么概念。
后来还是进城做工,城里的工人都是直呼大名,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自己的大名——只是解释不了来历,毕竟乡里少有起季这种单名的,多数都是牛蛋鸭蛋,还有按照月份起的,父母稍微用心的才会去城里找个秀才帮忙。
田季运气还好,丈夫死的时候儿子已经大了,已经张罗着娶妻,家里的田就没被亲戚抢走,再后来女大王来了,那时候她大孙女都有了,儿媳与儿子又是青梅竹马,儿媳也就没有因此离婚。
一家人的日子除了穷了一些,但也算和乐。
尤其是在她也在城里找到活以后,穷也不再是问题。
家里的孩子都能送去读书,纸笔书本也便宜,且孩子都好学,成绩很不错,她只操心孩子们吃的好不好,别的几乎是万事不过心。
“到了城里,给你们买糖葫芦。”田季背好背篓,又给大孙女背上一个小些的,然后招手喊来孙子,把小孙女放进孙子背着的背篓里,叮嘱道,“进了城可不能跟着别人跑,晓得不?被抱走了就没饱饭吃了,还要挨打。”
孙子点点头,他咽了口唾沫问:“奶,进城吃包子。”
田季笑道:“成,一人一个,给你们爹娘也带。”
大孙女颠了颠自己的背篓:“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大孙女已有十二,她懂事得早,说话做事有时候都像个成人。
“要是卖得多,咱们就能多买些肥土,明年收得更多。”大孙女很有成算,“奶,不然咱们买果苗,就是先头的果子不好吃,卖不出去,也能自个儿做肥土。”
田季笑道:“那才多少?再说了,这也不用买,等我去你姨婆家要一颗小的。”
田季摸了摸大孙女的头:“咱家大丫头有本事,说不准将来去当农先生,奶就能享着你的福了。”
“我也当农先生,我也让奶享福。”孙子忙喊。
坐在背篓里的小孙女也奶声奶气地喊:“奶享福!”
田季乐不可支,笑得身体都忍不住摆动:“好好好,奶享福,奶就等着享福。”
大孙女有些羞涩,不过不肯表现出来,只说:“老师说我为人不是特别聪明,但肯干,踏实,就适合做农先生,对田地不糊弄,它就不糊弄我。”
“老师还说,世上万物都是说不准的,但不管什么时候,人总要吃饭,我只要学好了,将来无论如何都有饭辙!”
田季扫盲班一直没毕业,年年都要重考,不过她对孙辈的学业一向支持,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听得懂大孙女的话——有门手艺,在哪儿都饿不着。
一家人坐上每日经过村口的牛车,慢慢悠悠底晃进了城。
自从不收城门费后,附近许多农人天天带着菜进城,五通县也是近几年才变得这么热闹。
“老姐姐,你担得也是土豆?”有农妇凑过来,她也背着背篓,探着头朝田季的背篓里瞧,她格外自来熟,毫不客气地说,“看你家的土豆个头都不小,是挑过的?”
好在田季早已习惯乡里人的做派,并不觉得被冒犯,她乐呵呵地说:“要担出来卖,当然是选长得好的,那歪瓜裂枣还是留着自家吃好。”
“该你的!”农妇一拍大腿,“这几日正是挣钱的好时候!许多人家不肯种土豆,官府近日里也没有再发种子,他们正拿着钱等着买品相好的土豆呢,只等到了时候就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