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尽就是一个生意人。
十几年前,在老家搞役机倒把被抓。
听说要“关禁闭”,就从小黑屋里逃出来,一路南下。
当时沿海一带不是现在这样繁华。
那时的珠三角,可以用非常贫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谢尽到这儿以后,根本隔不进这里的环境。
语言不通,气候适应不了,特别是没地方找钱吃饭。
如果说在东北,几乎没有活不下去的人。
只要有人头,随便找个临时工做,三五十块钱能拿。
什么包玉碴子,玉米饼,高粱米,小米子随便管够。
就是因为这些粗粮吃得他胃疼,才想发财。
从农村收几只山羊到城里卖,被抓了个正着。
逃出来以后,来到这里。
这里虽然山美,水美,到处鲜花盛开。
可好看顶什么用?
连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没有,能种庄稼的地不过巴掌大。
黄胶泥,种啥啥不长。
而且气候湿热,种下的种子不上肥根本不长。
就算是有苗苗,也是先天性的侏儒。
那时的沿海地带没有工业,哪里能跟大东北比啊?
七十年代,东北可谓是富足之地。
森林,煤矿,石油,大型国有企业,广袤无际的黑土地。
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年碾压全国的所有省份。
在这老工业基地,就是你到工厂门口捡废铁卖,也饿不死人。
来到沿海,真是要饭都没地方去。
因此,当地很多人都往外逃,更多的选择去海外。
那个年代,民间没有出国渠道,沿海人就用自己的办法,解决生计问题。
大多数选择夜里划个小橡皮船,跑到香江对面,或者澳门。
有人留在那儿,有人去了东南亚。
无路可走的谢尽选择前者。
他说,他的根在东北,不走远。
站在香江这边,隔江相望就是家。
然后他打了两份工。
一份刷碗,一月个能挣一万六七。
另一份擦鞋,收入随机。
虽然少,也够他一天三顿吃肉丝清汤面。
在香港,吃清汤面算最便宜的。
一碗淡盐水煮的面,上面漂着几根青菜叶,几根肉丝,十八块钱一碗。
成了一无所有的打工人最好的伙食。
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当然也没有享受的资本。
赚钱,攒钱成了所有偷渡者的全部。
当谢尽手里有了一点钱之后,本来还想换一个体面的工作,如果可以,再买一个鸟窝。
却突然听说大陆改革开放,有捷足先登者回来赚到了钱。
他也跃跃欲试。
带了满满的几大提包的打火机回来,狠赚了一笔。
在香港,几毛钱一只的打火机,因为是纯正的港货,到大陆摇身一变,成了许多青年人追逐的高档商品。
有点身份的人,才有渠道花高价钱买一个。
吃到甜头的谢尽,开始疯狂走私打火机。
然而这次却不一样。
他在火车上遇到一个,非常有资色的女人。
女人说,像他这种有钱人,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也一样赚钱。
这让谢尽为之一振。
漂亮女人说,在东北养狍子赚钱。
她男人就是养狍子发家后把她抛弃了。
这让谢尽吃惊又气愤。
有两个臭钱就抛妻弃子,他最恨的就是这种人。
于是,他跟着女人回到东北。
也要搞一个狍子养殖基地,与她男人竞争一下。
说到这,谢尽看了看赵广清。
“今天饭桌上的人,大家刚认识,都是为了买狍子聚到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