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认为苏联的改革能成功,步子太大了而且有点不切实际,西方的那套东西未必完全适合苏联。”赵万胜可知道苏联的结局,更知道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人民有多凄惨。
“你怎么认为苏联的改革不会成功?我们国家不也在搞改革开放,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吗?”龚亮不解的问道。
“只是我个人的判断!各国采取什么经济政策,要遵循各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那套东西。计划经济是很僵硬,有其局限性,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自由经济是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能搞活经济,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赵万胜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你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自都有长处和短处,那我们华夏的改革·开放政策,采取哪种方式比较好?”龚亮皱着眉头问道。
“当然取长补短,汲取两种经济模式的长处,再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经济模式最好了,谁说世界上只能有两种经济模式?”赵万胜一脸严肃的说道。
“那你说我们华夏的改革能成功吗?”龚亮若有所思的问道。
“当然能成功,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显着提高,你看不见吗?别人不说,没有好的政策我能自己开公司?我能发家致富吗?”赵万胜说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否则我也不会从国营单位辞职,来到私人企业工作。我也很看好这个时代,看好这个改革·开放的政策。”龚亮点了点头说道。
“现在可是创业的最好时期,各行各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很多领域和市场都处于空白状态,只要努力奋斗,这个时代绝对不会辜负我们的。”
赵万胜又将话题转移到贸易公司身上:“我们贸易公司虽然刚刚成立,但是我很看好公司的前景,特别是很看好和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以货易货的这项生意。
我相信在我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贸易公司一定会大赚特赚。当然了,公司赚钱以后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赵万胜的设想,是把龚亮培养成公司未来的总经理,他们一家涉及的商业领域太多,赵万胜不可能每项业务都要亲力亲为,他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只负责制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日常的监督就行了。
赵万胜之所以没将这一设想跟龚亮说起过,就是要对他进行长期的考察,不仅要考察他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更要考察他的人品,赵万胜未来可不会将公司的经营大权,交给一个三观不正的人。
“我相信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四海进出口贸易公司’一定会蓬勃发展,大赚特赚。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竭尽所能完成老板交给的各项工作。”
龚亮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虽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毅然从国营单位离职来到了赵万胜的公司,虽然工资水平比以前提升了许多,但是他也不能确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真能赚到钱?
他也会经常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但是今天听到赵万胜说的这些话,他的疑虑彻底打消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开始充满信心。
龚亮没想到赵万胜这么有战略眼光,思维方式和观念这么超前,完全和自己不在一个层次上。
龚亮被赵万胜的一席话深深折服,甚至开始有点崇拜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