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象形字,甲骨文状似一个头发很长的拄着拐杖的老人的侧形。本义是距离长短之长。“长”有三个读音,分别是:chang,二声,zhang,三声,四声。
我们先来看看“长(chang,二声)”的释义,有七个:
第一:“短”的反义。《荀子》中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第二:时间长,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来日方长”。
第三:长度。《论语》中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第四:辽阔,辽远。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五:长处,优点。刘向的《战国策》中有:“请掩足下之短者,诵足下之长。”;李渔的《芙蕖》中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第六:擅长。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第七:常常,经常。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们再来看看“长(zhang,三声)”的释义,也有七个:
第一:年长,年纪大。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孰与君少长?”。
第二:老人,年纪大的人。韩愈的《师说》中有:“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三:长辈,长官,师长,首领,头领。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第四:生长,增长。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第五:抚养,长大。《诗经》中有:“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第六:生育,出生。《庄子》:“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
第七:列在首位的。《孟子》中有:“长子死焉。”。
今天为什么来说这个字呢?两个原因:一来是因为现在的季节到了夏天了,那么夏对应的就是长。夏长;二来,怀孕的儿媳妇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肚子长的厉害。让我对一个“长(zhang,三声)”很有感觉。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万物能够在地球表面生长的条件有三个:阳光,空气和水。我们的灵魂何尝不是如此,需要的是阳光般的性格,更多的氧气,阳气,和如水般的温柔。
长,成长,能够让人身体成长的是营养,也是我们的五谷杂粮。而能够让人的整个身心一同成长的,却是我们最不愿意遇到的东西:磨难,是在磨难当中依然初心不改的那份坚持,忍耐。是千帆侧过,依旧是少年的一种情怀。历练才会让人成长。
曾经听朋友讲过茅台酒酿造的过程,让我很受启发,好酒不经过百转千回的历练和相当长时间的静候,是出不来那种香醇的味道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通常吃的一种水果:苹果,山上的苹果最好吃,为什么?我想,是不是因为苹果本身要适应山上的这种环境,也就是昼夜温差大而要拼命的给养自己,才能生存造成的呢?
这很像一个人成长历练的过程,高高的捧起,又重重的摔下,像过山车一样,需要的是自己精神的给养足够多,足够长。什么最给养人呢?品性,好的品性,本性,本真的自己。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不改的是那颗初心,真诚之心,善良之心,忍耐之心,是这份对于信念的笃定,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无论如何变换,通向光明的路永远属于心存正念的践行者。
我们可否一同携手,迎难而上,共同成长?如果可以,我们会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你相信吗?
“立”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在古文字中是会意字,由大和一上下结合而成,合起来表示人站在地上。本义为站立不动。
“立”的释义有七个:
第一:站立。《庄子》中有:“提刀而立,为之四顾。”;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中有:“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第二:竖立,耸立。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有:“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第三:创立,建立。桓宽的《盐铁论》中有:“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第四:建树,成就。《论语》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第五:生存,存在。《韩非子》中有:“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第六:确定,确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第七:立刻,立即。司马迁《史记》中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这是“立”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
那么为什么想到一个字呢?因为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夏天来临,万物进入生长阶段。
说起夏,想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中,每一个季节的特点都不一样,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经过了春天的生发,种子发芽,破土而出,落地生根以后,就到了长的阶段了,也就是夏天,夏天的特点就是热,骄阳似火。
曾经听我大姐解读过为什么锄禾要日当午,是因为除草必须要在中午太阳光最足的时候,才可以把连根拔起的草晒死。看起来一旦生根的东西就不容易死了。
说起“立”字,想到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也就是说踮起脚站着不能久立,大步前进不能久行。看起来要站稳脚跟才可以立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