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想到了一个词:等待。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字:寺,于是查了一下“寺”这个字的字源和释义。
“寺”,金文是形声字,又(手)为形,之为声。本义为手持、拿着。有官署,庙宇,寺庙和近侍的意思。
而“等”是会意字,由表示竹简的竹、表示官吏办公场所的寺两个字组合而成,合起来就指把竹简收拾整齐的意思,本义为相同、同样。
以上是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看过《周生如故》以后,知道古代的很多书都是用竹简写的,那么在官吏办公的场所收拾的竹简应该都是文书之类的了。文书是把语言落在竹简成为文字的过程,也许是说语言同于文字才是等?
而“待”呢?是形声字,双人旁为形,寺为声。本义为等候。“待”的释义有等候,等待,对待,对付,抵御,将,要。
这样看来,“待”不是一个人,而至少是两个人。等待,期待,对待,静待。无论如何待,需要的是时间。
我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中也看到了这个词:等待,那是一位英国的神经病学女博士写的,她说对待精神焦虑要用八个字: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虽然中西方对于事物的表达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这八个字和我们的道很契合,是的,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好与不好,接受所有生命中出现的东西,放空自己,让自己轻些,再轻些,不用力才可以飘,余下的就交给时间,那就是等待。
我们对于空间很有感受,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而这空间的变化却始终在时间的维度里,而且时间一直是一个变量,这样想来,我们人和万事万物有哪个不在变化之中呢?都在的,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不一样的。
此时想起了《道德经》的第一章中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过境迁,事过境迁,不可以固守,尤其是观念,但我们往往固守的就是自己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观念。很难打破。
如果可以时时打破观念,那人就不再一个常人,应该叫修行人了。在这个灵性开启的高维时代,看人自己的选择吧,每个人也都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如此而已。
等待之所以难,是因为人的耐心不够,“耐”有一个释义是受得住,禁得起。是的,能够受得住,禁得起的心源于放淡各种欲望和奢求,还要能吃苦,这是心性包括的东西,而修行其实就是修的心性啊。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到一定时候,自己是不是有使命的人自己有感觉,那就修自己的心性吧,一定可以。
如果不再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而是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话,你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在利用来修人的心,修去人的心,提升人的境界,那么等待也就无所谓等待了!
与所见之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