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宠爱玉妃将其子交由先皇后抚养在情理之中,但当时先帝器重摄政王更是无人不知。况且,当时先帝驾崩,唯独叫了皇上一人,这其中内情如何,又无第二人知晓。”
“臣这样说并非要谋权篡位,只是皇位事大,皇上您的身世不明,尽管臣查出了这许多,恐怕其他大人也不会轻易相信。所以臣今日说出这件事,是希望皇上能够重视,如有困惑,何不去向太后大将军求一个答案。若真有变,那……还请皇上派人再寻摄政王踪迹,毕竟皇兄摄政多年,也有得知真相的权利。”
直至这时,银龙枭才缓缓张口:“真相?按静王所说,你虽不敢随便下决断,但在心底里已经认为真相是朕改写遗诏夺了本该属于二皇兄的位置。静王,你哪是不敢啊。”
分明是藏着心思等待机会
是又如何
两人各怀心思,眼带锋芒,对视过后气氛再次趋近于沉默。
本来皇帝的身世比不上先帝的遗诏,只要有遗诏,那么身世便不再是阻碍,可坏就坏在银龙枭的身世是被隐藏着的。似乎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只能循着蛛丝马迹去层层挖开,偏偏这还是关乎帝位的大事。
静王今日提了这事,打破了较为稳定的内部局面,动荡,避无可避。
“既然静王疑心遗诏一事,那不如请太后与大将军一同去正极殿,朕邀诸位爱卿同行以明事情真假,朕,问心无愧,是否前往,在你们。”
轻飘飘地撂下这句话后,银龙枭肃然起身,走过众人身旁时步伐稳健未有一丝不安。
在他后面,银弘旭笑了笑,知道众臣的心中算盘,想都没想就跟了上去。
如他所料,其余众人心系此事不得不随。因事发突然银龙枭行动又快,这些风声还没传到别处。
太后与穆冲得到消息受命急忙赶来,不敢怠慢分毫。而这时,银龙枭完全卸下了伪装,金龙长椅上一位正襟危坐的帝王以一种极为凌厉的目光扫视殿上众人,哪怕是早就得知对方真面目的太后也不禁为此一惊。
“太后娘娘,大将军,朕今日兴师动众请两位前来是为解了众臣的疑惑,母后和亚父是前辈,有一些前朝旧事,恐怕只有两位能知晓经过。”
太后身份尊贵,大将军本就年迈,在前线时更是劳累,身子大不如前,两人落座后互视短短一瞬,随后素明回到太后身边,俯身将事情经过尽数讲出。
想到亲儿的大喜之日被人扰乱,太后自然有怨,看向静王的目光带了十分的不满。
“静王倒是会找机会。”
“太后莫怪,臣只是想着今日前来的都是自家人,把事闹大不好,故才在六皇弟的大喜之日提了此事。”
“你若不想闹大,就不该说。”
这样一来,倒有了那么一丝丝顾全皇家脸面的体贴,可今日这阵仗也不容真相被掩盖,和当堂大审无异。
“太后先别怪他,静王既然提出质疑,那朕便解他困惑,皇帝之位的确不是小事。再者,此事还关系到摄政王,尽管皇兄踪迹全无,但朕也不能让他无故担了不平。若太后知晓经过,还请细细讲来,大将军也是。”
“今日宗族权贵皆在,朕不怕你们参与,现下,便将这听审的权利交给你们,朕不会寻求任何庇护。”
诸卿,且看今日谁能笑到最后
轻蔑一笑后,银龙枭安然坐于龙椅之上,静静等着两位前朝先辈开口讲述。
太后不动声色地打量起如今的银龙枭,心内犯难:他这模样,看起来是丝毫不关心自己出身何处,这般从容淡定,到底是……
“既然皇上问起,那老臣定然倾尽所知,也一定要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臣也绝不会让有心之人搅乱朝堂!”
银弘旭被狠瞪了一眼也不以为然,反而别有深意地提醒:“大将军年迈,还是要注意身体,别气急了伤了。而且,是否有心,还要看真相结果呢。”
“那静王不如说说,真相是什么?难不成除了你所猜测的真相其他的都是谎言吗?静王,你胡搅蛮缠也要分场合。当年你父皇早就说过要立太子的话,也曾多次与我们这些深得器重的臣子商讨,若有错漏,先提出质疑该是我们,而不是你。”
“哦?既然得知先帝旨意的是你们,那本王也想问问,你们敢扪心自问毫无偏颇吗?敢当众发誓如此肯定先帝意思没有如今皇上的原因吗?大将军,你们这些臣子敢吗?”
他不疾不徐地质问,步步紧逼:“你们自己心里清楚得很,现在这么肯定地说先帝有此旨意不过是因为当今局势初稳而皇上的确不负贤君之名!大将军,可这对其他人公平吗?未经查证,剥夺了其他人的资格,凭什么啊。”
“本王自知品行不端不足以让众臣心服口服,但本王从未想过为自己争,本王只想讨一个公道。所有人都知道,摄政王品行端正文武双全乃我余朝支柱,无论处现今或曾经,皇兄他都不曾落后于人,甚至胜过我们所有人!凭什么一个身世不明的人就可以顶替了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耀!骁勇善战的摄政王,竟然会因为那几个虾兵蟹将失踪,多可笑啊。我不相信你们不知道答案。大将军,您能细细地为我解释一下吗?说说摄政王到底是怎么从风祈那个破地方消失的,您又是怎么做的?”
银弘旭说完一切时已走近穆冲,他侧低着头去盯对方双眼,早已顾不得仪态这回事。
穆冲被质问得沉默良久,听到那一声嗤笑,难以抑制心底愧疚,只得闭目轻叹:“静王,你该收敛些,不论为了什么都不该当着皇上的面这样放肆。”
“确实有些放肆了,不过皇上倒是好脾气,半点不恼。”
银龙枭玩味一笑:“恼?静王,朕看你如观跳梁小丑自演戏,只有趣味,却无恼意。你坚持说朕篡改遗诏,那不如拿出些确凿证据,也好叫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