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华夏90年代也被坑过。全工业社会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求人”。
未来华夏那么硬气的顶住老美打压。没有和日本德国一样那么怂。乖乖割羊毛。这就是底气。
虽然造的不如欧美的好,但咱们至少会造,想讹诈,门都没有。大不了降低性能,靠数量堆。
现在为什么要他帮忙,很简单,他的钱很值钱。
比如现在曹文昭的团队跑到内地,他规划到16个未来的“GDP万亿”城市,也就是一线和二线城市。至于为什么选GDP万亿的城市。很简单,如果当地人赚不到钱,产能很低,你觉得定个几万快一平方的价格,谁买得起。买不起不就砸在手上了。
如果几百亿还好弄,可是这是几千亿美金。涨个几倍就是好几万亿美金。虽然比起后来房地产近400亿软妹币的规模,只是一部分。
但是在2008年,这笔钱很值钱。首先他大规模接盘各地楼盘,写字楼,各种物业,各种资产,会成功消化掉过剩的物业资产。出售这些的万科,万达,绿地等巨头,成功“解套”。
他们拿回来钱不仅仅可以继续开发下一个楼盘。还可以偿还即将违约的银行贷款。
银行也松了口气。一旦大规模违约,烂账就是一堆。损失肯定很惨。看看欧美日本等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大规模倒闭。你就知道这后果有多严重。
除此外,批量大规模购买土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各地政府和中央财政部可以借此把土地“变现”。有钱了才可以执行一堆的“基建”,要把国内过剩产能消耗掉,最直接办法就是大规模基建。
大规模基建,可以招募和安置大量下岗工人,解决就业问题。可以消耗掉生产过剩的物资,解决企业销售困难市场不足的问题。
可以说从1933年罗斯福总统搞出来以后,就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救命的一招。最简单,最管用。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卖地套现只是最简单的一招。还有定期施工。
土地给你们了,你不能荒在哪里吧,五年之内不开发,卖地钱没有了,土地还给你收回去,重新拍卖。这一点,李半城的企业就很不要脸。往往一拖再拖。
拖到后面直接卖地。这种亏,肯定不能再吃,不是怕你不开发,跑路,而是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后世鹏城为什么那么反感李半城,就在于他们囤地阻碍了城市整体规划。怎么催都没有,你说气不气。需要政绩的官员肯定很恼火。有时候矛盾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而是忍无可忍的爆发。
你以为五千亿都是买地,想得美。除了收购的那些工厂土地,允许在政府担保下再次租借给工厂,其他新买的拆迁的土地必须开发。
开发就需要找房地产公司进行,设计,制造,销售和后期物业服务。这都要钱吧。
曹文昭的财团是”外地人\肯定没有本地人熟悉。最终这些项目肯定会分散给各大房地产开发公司,让他们“承包“。
然后房地产公司拿到预付款后就找设计公司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好了还要找建筑公司进行建造。建造公司动工,就要各种“买买买”。不然没材料怎么建。自然也需要找到一堆的“包工头”。让他们招募一堆的建筑工人,也就是后来的“农民工”。
修好了以后,房地产公司或者曹文昭的财团就会验收,合格就会支付尾款给建筑公司。不合格就要重新来。
拿到房子的房地产公司就会交付给”预售
“成功的客户。而如果是公司定制的,连销售都不需要了。直接被各大财团控制的企业刮风。这种主要是人口集中的生活广场或者高档写字楼之类的。住房这种,肯定不是大集团的菜。毕竟他的商业价值远没有写字楼,各种文化广场有用。
完成一轮后,投资的各大公司拿回来投资,有的是卖掉建筑后的资金,更多的还是分到手的房产物业资源。
然后整个产业链都赚了钱。大家都满意,然后开始第二轮。
这个时候你以为五千亿就只是五千亿,而是不断流通后的好几个五千亿。
那为什么官府不自己直接来。首先内部反对意见巨大,统一意见都不容易。第二容易滋生腐败。曹文昭的集团内部各种腐败,亏损的是曹文昭和其他股东。如果是国家的项目腐败,亏损的就是国有资产和全民利益。很容易后患无穷。
最关键,曹文昭的资金不仅仅只是国内的软妹币,更多的还是海外抽调的美金外汇,这有利于增加华夏外汇储备。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这次危机,华夏金融业一样损失惨重。要知道中投可是对黑石公司,摩根大通,雷曼等一堆企业进行投资的。他们被次贷危机坑惨,也需要一个契机。
相比起波澜诡异的国际市场。把钱投入到国内市场风险更加可控。至于如何参与。那些购买房屋的人不要贷款吗。房地产公司不需要贷款吗。建筑公司不需要贷款吗。
这都是业务啊。
这就是整个合作的意义。相比起直接印制软妹币投入市场,从国际上拉来资本更加安全。自然为了阻止软妹币持续升值,超发软妹币那是必然的。不然华夏商品出口竞争力就会丧失。最大一个优点都没有了,比质量又不如人家,你还能卖得出去。在没有全面成功转型,就好像现在的华为也不强一样,他们还是核心技术积累不够,产品竞争力还没办法吊打对手。为什么未来会吊打思科,现在打不过,很明显就是技术突围没成功啊。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说突围,说挑战。可是还是有一堆不思进取的企业在等死。
而2008年就是这一批等死企业集体“死亡”的伤心日。数以万计的企业倒闭就已经说明了。当全球经济利好的时候,你滥竽充数没事。可一旦经济下滑,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你如果竞争力不强,那就好被消费者抛弃。
这就是双方积极合作的根源。曹文昭的企业也需要找到新的市场突破点和资金安全避难场。
很明显欧美在他们疯狂出击下,五大财团已经占据大部分被曹文昭看好的“利润点”。
可全球市场就那么多,财团拿走了,下面的企业怎么办。全资私有化的还好,可以“内部整合”。
可是那些上市的,不愿意私有化的。曹家也不乐意把好不容易拿到手的利益分出去。哪怕控股70%,也要分出去30%。何必列。
那么这些上市公司怎么办。自然需要规避啊。
当双方缔约以后。这些企业就开始大规模杀入华夏,进行新一轮扩张。如果说1998-2007年是第一轮,那么今年开始就是第二轮。
只不过第一轮是以财团为主,佳友财团辉煌不已。哪怕分拆以后,总规模仍然吓人。
这一次主要还是企业的第二轮扩张。尤其是上市企业,承担了出钱的大头。自然战居的份额也更多。
也难怪曹文昭需要一再嘱咐谭秀眉等人。因为他早已经不进行具体管理了。这些是各大集团的管理层需要关注的,去做的。年薪动不动几百上千万,甚至过亿。这种工作可以说是日常操作。
普通员工可以按规矩休息,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都需要加班加点,除非不想干了。这源于工作量的爆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