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栩回国一周后,于教授那边的实验室终于要开工了。
黎栩在于博文教授的号召下,动作地迅速进入A大,走过熟悉的路,进入了研究所,去到实验室等待布置给他工作。
郑寒阳看到他,非常高兴,很兴奋的跟他叙旧。
郑寒阳笑着说:“好久不见,黎栩,听说你以后要来A大上学,那以后我可就是你师兄了,先提前叫一声来给我听听。”
他在逗黎栩,皮的很。
黎栩倒是老老实实叫了一声:“师兄。”
这个听说不用怀疑,肯定是于教授跟他说的,郑寒阳是于博文收的弟子,日后他进入于博文的师门后,就是郑寒阳的师弟了,现在叫他一声师兄,黎栩非但不觉得委屈,反而觉得是他们愿意承认他的表现。
于是言语动作里都十分的大大方方。
郑寒阳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舒坦了,厉害、优秀的少年认真的叫着自己师兄,清朗的声音非常悦耳。
就像炎日的夏日里喝上一口冰饮,从头发丝舒爽到脚底板,开心得不得了。
当下郑寒阳就摆出大哥的姿态,“放心,以后我罩你!”
只恨手里拿着资料不能拍胸脯以加强自己话语的可信度。
不过他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只要黎栩需要,他肯定义不容辞的站出来帮他。
“好,以后就靠师兄多多提携了。”
说是这么说,但到底谁帮谁还不一定呢。
果然,于教授下发了第一个实验任务后,黎栩完全就不需要郑寒阳的指点,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处理得很好,搞得郑寒阳很郁闷,忍不住去向自己老师诉苦。
在于教授办公室,郑寒阳一脸苦恼地说:“怎么办,我未来的小师弟好像一点都不需要我?”
“他不需要你一直带着不是一件好事吗,这样你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搞实验了。”
通常好的实验室里在招人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有实验经验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
这就跟HR面试员工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小公司的HR面试的时候工资不高要求不少,而小实验室在招人这方面就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的严格。
“可是这样我一点都没有做师兄的乐趣。”郑寒阳托着腮帮子嘟囔着。
于博文瞥了他一眼。
“你要是真的闲,就赶紧去帮我盯着1号实验室的那几组数据,别在这里烦我。”
于教授正在《物理学报》看着一篇论文,做他们这行的,要时刻关注着业内的学术导向,看论文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还能时刻了解到新锐人物,以此挑选同类项目的参与人员。
这样算来,定时查看有名气的学术期刊也算得上是一份工作,还是不能遗漏的工作。
哪怕是于博文这种有名的物理学教授,只要他想收弟子,稍微透露点口风,来往的人能把A大的门挤破,而且他参与的项目根本不缺人也一样,他也还是保留了这个习惯。
不然他也不会那么迅速就知道,他看中的未来弟子——黎栩在还没有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几篇论文。
而且还是言之有物,未来可以写在履历上的那种学术论文,甚至其中一篇让他都觉得眼前一亮。
这跟他的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
郑寒阳显然暂时不想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