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投资的两家公司,都在不断地吸它的血,有时候,木子楚有考虑过,是不是需要放慢发展的脚步。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当你不走的时候,别人很快就跑到你的面前,所以,只要全力奔跑,才能够把背影留给别人。
预售通道一开启,果然有很多人骂,但是,也有很多人直接付款下单,有着资金的到来,若楚文化也有谈判的资格。
毕竟实体唱片这个行业现在不景气,不可能要唱片生产公司去承担那么高的资金,他们也承担不起。
唱片生产商的生产线现在已经是二十四小时开启,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回到曾经华语乐坛巅峰的时代。
那时候正是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时期,每位歌手发布专辑,都是以实体专辑为主,那个时候,生产线比现在还要大,公司也多得多。
转眼之间,也剩下为数不多了,还有一些小型的,还是用着旧时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唱片质量会差一些,但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大家都要生存。
三天时间,线上预售的通道已经突破四百万张,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都以为是在作假。
毕竟预售这个东西,里面有很多水分,而在这三天时间里,生产的一百七十万张,全部被市场消化掉。
最搞笑的就是唱片的生产商,突然之间有很多陌生的电话打进来,都是问《那年十分》这张专辑 的真实生产情况。
有些人怕是说假,又开始说自己要打多少订单,可以多少天内交货的话。
唱片生产商给出的时间已经是一个月后了,他们现在全力去做《那年十八》这张专辑的生产线,总好比去接那些零散的订单。
华夏人民日报也报道:“用心制作,真情定价……“来评价这张专辑,连官方都播出称赞,让《那年十八》不火还真的没有道理。
有官方出来背书,一些不好的声音也少了很多,若楚文化一直都不公布销量。
因为他们不敢公布,因为,只有一生产出来,就已经往外发货了,如果发布销量,又是被歌迷狂催的一天。
似乎有人发布这个问题,还有粉丝特别地艾特若楚文化。
“@若楚文化 怎么最近很少发言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若楚文化这个官方号最近很少营运了。“
“我早就发现了,只要它一露头,一堆人催它专辑备货怎么啦,第一次见到被催营业的官方。”
“你们没有看它之前的那几条威博下面的评论,一大半都是在催生产、催发货的留言,它都不敢说话了。”
“大家还是看媒体吧,我听说这些媒体不断地在唱片生产公司的门口看货车的出货量,还有人打电话去装老板下订单呢,为了得到专辑的销量,真的是什么办法都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