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我们几个大队全靠那点粮食过活,不种田不得饿死啊。”
“各位大叔,你们先别急,咱们到里头坐着,听我慢慢给你们分析。”
吴德明也推着大家进办公室:“就是,先听小林说嘛,这孩子总不能坑我们的啊。”
林酸酸跟着进到办公室,先跟大家了解一下每个大队的产能情况。
综合下来就是这五个大队,最少每个大队水田有500亩以上,取整500亩来算,一年种植两季,大概年产量有40万斤,每个大队人口在八百到一千左右,成人跟小孩的比例在六比四。
也就是说这五十万斤粮食,一半是自个消耗,扣去上缴的那份,剩余部分卖到收购站分工钱。
“那我给大家粗略算一下,以咱们红泥沟大队为例,收购站稻谷的收购价是8分钱。
咱一个大队满打满算每年能卖20万斤,年收入是一万六千元,平均到每个成年人头上是每人一年在稻谷这块的创收大概是26元。”
吴德明吐了口烟:“稍稍差些。”
“我是照最理想化的来计算,那下面我给大家算一下我们养殖福寿鱼后的年收入。”
大队里没黑板,也没粉笔,林酸酸只能拿着个碳头在墙上画。
“在计算之前,我先跟大家说一下,养殖福寿鱼不会对农田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养鱼可以增加水田的肥沃,还能减少杂草丛生。”
钱还没算出来,大家也没什么意见,都安静听林酸酸说。
“以我们五个大队总水田两千五百亩来算,一百万尾的鱼苗,每个大队养殖二十万尾。”
几个大队的队长都听得很认真,主要是这小女子那嘴叭叭叭地算数,他们脑瓜跟不上,也不知道对错,自然也就没意见。
“鱼苗的进价是每一百尾8元,这一百尾的鱼从投放到出塘需要喂80斤的鱼料,渔业部给的鱼料价格是四厘钱一斤。
也就是100尾鱼要花3.2元的鱼料,再算上2元的保健药物钱,一百尾鱼的成本是13.2元。”
林酸酸的数字把几个大队的队长算的那是头昏脑胀的。
“小林啊,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没数,我们现在知道养鱼不会影响到禾苗了,你就跟我们说一个大队,养殖一年下来能有多少收入吧。”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对对对,直接说多少钱。”
林酸酸把手中的火炭头放下,笑笑道:“我不算仔细怕你们说我骗你们,算仔细你们又要急着听结果。
结果就是每一百条鱼的利润是16.8元,每个大队养殖20万条,那一年净收入多三万三千六百元,以红泥沟来算,每个成人,每年再多收入56元。”
一听这个收入是水稻收入的一倍,几个队长都坐不住了。
“小林,你这意思是我们在能收割水稻的同时,还能每人多出56元的收入?!”
“56元只是保守估计,我是以每条鱼一斤的价格来换算的,如果养殖的好,鱼越重,价格自然越高。”
56已经够多,竟然还是保守的收入,那不等于是白捡吗?
吴德明是这几个人里最先冷静下来的:“小林啊,那你说这鱼它照顾起来麻烦不麻烦啊,还有你这帮我们操持这么大的事,图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