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骂完吴府一家的十八代祖宗之后。还禄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毕竟这件案子上面已经查下来了,自己虽然没错,但还是要好好的应对检查。就在完全冷静下来,并仔细回想了一下案发经过之后,还禄突然脸色一变,因为他回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坏了,以李直丙的人品,他跟自己说的是实话吗!?’
这世界上所有的骗子都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非常有亲和力。一个高深的骗子,他并不怕你知道他是骗子,因为他有本事能让你在知道他是骗子的前提下,依然信任他。
李直丙就是属于这种高深骗子,几句话之间就能让你感觉如沐春风,让你对他生出好感,他的长相和说话时的笑容,亲和力非常强。对他了解不深的人很容易就着了道。
八年不见,时间的间隔让还禄对李直丙放松了警惕,明知李直丙为官时的拙劣人品,但他跪在自己面前时的一刹那所表现出的无比悲痛,还是让还禄相信了李直丙所诉说的话。
但骗子就是骗子,凡事都禁不住在事后仔细回想。还禄此时想明白了一切,但可惜的是,已经晚了…
书院后堂里的众人谁都没有说话,静悄悄的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静慈与还禄两人身上。
在静慈把还禄怼的哑口无言后,此时还禄已经气的连喘气都困难了,作为太守,在重临县拥有着绝对权力的他何时受过这种气,不只是在本地,就算是在妊国风筽的朝堂上也从没被骂的这么惨过。
说话留三分,做事留余地。这向来是官场上不可言说的潜规则之一。在官场上最忌讳的事就是当面拆穿一名官员做事出错,或者说不给这名官员留面子。因为这么做,就相当于是把对方给得罪死了,即便是妊国的国君:风筽,除非气急了,或者是铁了心的想要处置一名官员。否则也不会轻易触碰这条底线。
没错,即便是一国之君他的权力也不是无限大的。作为国主,你不给自己的官员留面子,轻则你与这名官员之间离心离德,将来你要用他时会感到不放心,而这名官员在还恨在心之后,很可能以后在处理国事上也不会像以往那么尽心尽力,那么君臣之间的力就使拧巴了,导致处处掣肘。重则很可能会导致国君此后,会完全的站在群臣的对立面上,长此以往一旦国家生变,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明末崇祯时期就是很好的例子,崇祯视大臣如草芥,大臣视崇祯为仇敌。最极端的一次在朝堂上开会时,崇祯不过当面训斥了一位大臣几句,想不到这名大臣竟把自己的官帽摘下来,狠狠地往地上一扔,随即大吼一声:“我不干了!”)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官场上才有了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潜规则。但静慈不是官场中人,不懂得这一套。当着众人的面把还禄给弄的直接下不来台,这使的还禄的脸色随着时间的沉寂,愈发显得难看。
还好,在现场还有一名县令,记同看见自己的上司被搞得如此难堪,赶忙跑出来圆场,说道:“女道长切勿着急,郡守大人不过是看到李直丙受伤如此严重,一时着急而已,并不是说要袒护谁,请女道长放心,郡守大人与在下一定秉公处理,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站在一旁的国师此刻也走过来说道:“慈儿!还大人作为本地太守,不许你如此无礼,还不快向郡守大人道歉!”
静慈在发泄完一通后,也知道自己刚刚说的太过于直白,让还禄有些下不来台。考虑到吴家的安危,此时也不宜跟这帮官员闹得太僵,思虑再三后,最终还是绷着脸向郡守打了个稽首,说道:“在下一荒野道人,不知礼数,冒犯了郡守大人,还请赎罪。”
静慈这么一个毫无品级在身的小道士再冒犯到自己之后,不但不下跪陪罪,只仅仅打了个稽首了事,并且言语间要多敷衍,有多敷衍。还禄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就在还禄忍耐不住要发作时,一位官员的到来打断了现场尴尬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