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刘髆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两个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官宦子弟,会突然出现在这个小集镇,并且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虽然他对面前两个人的过去并不了解,但论及未来,他可比李广利知道得多太多了。
张安世,历经武帝、昭帝、宣帝的三朝元老,且还是继霍光之后的第二位,集大司马、大将军于一身的军政权臣。
难能可贵的是,张安世比他爹张汤识时务得多,不仅生性谨慎、恪尽职守,还为官廉洁。
最难得的是,他极能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是历史上少有的荣耀一生,后世子孙也能荣庞不衰的名臣。
当然,这是后世史书上的部分评价。
也有人说,张安世并非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而是一根官场老油条。
有史料传,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平日里却经常穿又粗糙又厚重的廉价衣服以示清廉。
实则是一个大大的贪官!
刘髆细细打量着面前还是少年的张安世,样貌清秀,自带一股文弱的书生气息,双目纯澈面露青涩,跟老油条啥的是毫不沾边的。
再看杜延年,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身材要比张安世壮实很多。
相比张安世清清秀秀人畜无害,却处处透着机灵的样子,杜延年的面相看上去要忠厚一些。
再联想这位虽然也是以父荫入仕,却以战功出头,又能提出治国良策,简直文武双全的人才,虽然与张安世一样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中,但仕途却几经波折,不如张安世始终平步青云,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本王此去朔方,你们可知情?”
刘髆尽管已经明白他们的来意了,但仍然不可置信。
这二位,将来都是大汉的肱骨之臣,现在却跑到自己的面前求加入。
是不是真的啊?
他问这话的时候,目光却是牢牢的盯着张安世的。
史书中提到过,张安世一开始并不看好宣帝,但当人家当了皇帝,他立马就扭转方向,尽心尽力的出谋划策,铲除霍氏。
这么心思灵活的人,此时不应该去抱太子的大腿吗?
反观自己。
原主时期就没什么存在感,他接手之后,更没了野心,安分守己并没有展露出多少能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来。
这不合理吧?
“我等知晓!”
张安世和杜延年对视一眼齐齐点头。
“‘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有青云之志’,殿下今日在大朝会上之言,令人振聋发聩!”
“我等出身官宦之家,读圣贤书习治国策,怎能依附父辈蒙荫不思进求?”
“殿下尊贵之身都能不顾艰险镇守边关,我等又有何面目受皇恩享安逸?”
张世安道。
“大汉疆域辽阔,你们想要一展抱负哪里去不得?朔方天偏地远,且又有匈奴虎视眈眈,甚至有丧命的可能,我劝二位郎君还是细细思量的好!”
刘髆哪怕望着这两个人眼馋得冒光,但还是委婉地劝阻道。
原因有二。
其一,刘据的地位已经稳固了,将来的皇帝之位非他莫属,张、杜二人是少有的能臣干将,他不好意思跟刘据抢人啊。
其二,眼下张、杜二人还是想法天真的少年,一时热血想要投奔,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们,将来反悔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