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问仙树下使用了一个现世魂影的召唤名额,这次司马易就打算召唤前世名留青史之人。
其中有一人的魂影,他早就想召唤,只是前面因为需要王勃的滕王阁所以才延后了。
此人正是文天祥,作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忠烈。
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
他捐出全部财物起兵抗元、兵败吞药自杀未遂被俘,面对接连招降未果最后被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真英雄!
司马易将文天祥的魂影召唤到识海之中,只是感应一番就知道自己从这位文忠烈魂影得到了两个能力。
第一个能力显然是来自他所写的《过零丁洋》,可以让他在身周召唤出一片方圆几十丈大小、有着许多暗礁的零丁洋。
在这片零丁洋之上,有着一颗如同月亮的青色丹心照耀而下。
而在司马易脚下,有一排竹简形成的竹筏,上面刻写着青色的“汗青”二字。
这片零丁洋可以用来困敌,若是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雾气配合使用那才是绝配。
第二个能力,应该是来自于《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司马易只是试着施展出来,立刻就如同真正的儒家君子一般感应到天地之间浩浩荡荡的浩然正气,只是因为司马易修为不足,也只能感应无法调动。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可以调动部分浩然正气“赋流形”。
他只是心念一动,立刻就让部分浩然正气形成一柄长剑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发出浩然正气特有的凛冽之气。
除此之外,司马易感觉好像这第二个能力,并未被他完全施展出来。
他闭目仔细感应,差点都忘了这里还是无名洞天内部,只想完全将文天祥给他的神通施展出来。
好一会之后,他才模糊感应到,那股浩浩荡荡的浩然正气中,有着一些人的虚影存在。
他不知道这些虚影是谁,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些虚影。
只是他的修为太低,根本无法看清这些虚影的面貌。
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到什么。
“正气歌中有几句原文: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难道这些虚影都是正气歌中提到的人物?”
司马易想到这里,突然灵感如泉涌,再次想道:
“若是我能将这些人的魂影全都召唤出来,是不是能进一步将这门神通的威力完全施展出来呢?”
原文中提到的人物足有十二人,其中最前面的四人分别是春秋齐国的太史,春秋晋国的太史董狐,秦汉的张良和苏武,这些人司马易如今都无法召唤魂影。
后面几人分别是三国时期刘璋手下将军严颜、晋朝惠帝时期的嵇绍、唐朝的张巡、唐朝的颜杲(gao)卿、东汉末年的管宁、三国诸葛亮、东晋爱国志士祖逖、唐朝名将段秀实。
齐太史简,春秋齐国太史如实记载齐国大夫崔杼杀国君,在史书上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这几位太史的弟弟依然如此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放过了他,这倒是跟司马易家的情况差不多。
晋董狐笔,春秋晋国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都称赞这才是写“良史”的笔法。
张良和苏武名声甚大,无需多说。
严将军头,是指严颜在刘璋手下被蜀将张飞俘虏劝他投降,严颜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见其威武不屈就把他放了。
嵇侍中血,指的是晋朝惠帝时期内乱,侍卫被打散,在惠帝遭难时嵇绍以身体护住惠帝保其性命自己却被杀,他的血溅在惠帝衣服上,有人想将其洗掉,惠帝阻止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能洗掉。
张睢阳齿,写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固守睢阳,每次上阵督战都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后来城破被俘,他拒不投降,敌将问他战斗时为何会如此,他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敌将数了数他的牙齿,发现只剩下三颗。
颜常山舌同样是唐朝安禄山叛乱时期,颜杲卿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却被安禄山派人钩断舌头,仍然不屈被杀。
辽东帽说的是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曾经避乱居于辽东,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
出师表和鬼神泣壮烈自然就是说三国蜀国诸葛亮,鬼神都被他的壮烈精神感动流泪。
渡江楫,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他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
最后一位击贼笏,是写唐朝德宗时朱泚谋反,召名将段秀实议事,段秀实不肯同流合污,以笏板砸朱泚的头,大骂道:“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
其中因为司马易修为达到五品,暂时只能召唤三人,分别为唐朝的段秀实、唐朝的颜杲卿和晋朝嵇绍。
既然已经想到,司马易就想试验一下,也因为此时的召唤名额够多,他也就顾不得浪费了。
司马易先召唤了第一个魂影,是唐朝的段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