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449章 青霉素

磺胺的生产厂离南阳不远,但是具体的位置是保密的,只有少数人知道。

在当下这个时期,磺胺属于战略资源,如果日本人知道南阳行政区能够自己生产磺胺,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出动轰炸机将工厂摧毁。

因此工厂的保密非常重要。

莫凡一群人经过多道关卡,终于到了工厂。

他迫不及待地让程厚之带领参观整个磺胺粉的生产流程,并与工厂的主要负责人、技术工人与专家见面。

他在这座工厂里同样感受到了工人、专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工作不算轻松,但是他们的脸上经常带着笑容。

尤其是病理学方面的专家,他们清楚的知道,这里生产的每一盒磺胺粉都在见证历史,代表了华夏的制药工艺正在飞速追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看到整个工厂有条不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莫凡倍感欣慰。

走入厂长的办公室,程厚之主动向莫凡介绍。

“主任,这位是我们磺胺研究的首席专家、科学院医药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这座工厂的厂长。

孟海平,孟博士!”

莫凡的目光立刻投到了孟海平的身上,只见这是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人,让人惊奇的是他的眼睛上并没有厚厚的镜片,一双眼睛明亮有神,也正在打量着莫凡。

莫凡上前一步,主动伸出右手。

孟海平博士来南阳的经过不算愉快,但是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科研环境和生活。

他平日都忙于科研工作,对莫凡和行政区的发展不太关心,只是偶尔听周围同事谈论年轻的将军、行政公署主任。

他从科学院院长那里得知,药理学方面的论文都是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收集整理并交付科学院使用的。

能够这么快的掌握磺胺的生产制造工艺,行政公署不遗余力的支援很重要,当然那些论文是成功的理论基础。

看来这个年轻的将军并不是如外界传言那般是个喜欢砍头的杀人魔鬼,孟海平不知道莫凡军事能力,但是他来南阳行政区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同,正式工作之后更是觉得在乱世中有一个稳定的科研环境,有充足的仪器和材料的保证是多么的难得。

对莫凡的感觉,从最开始的怀疑变成了敬佩。

这样一个真真正正办实事、为全国百姓着想的人,就算他是军阀也没什么关系。

今日终于见到了本尊,孟海平难以掩饰好奇的目光。

莫凡在与之握手的时候也回想起了首席病理学专家的信息。

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先后站伦敦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毕业之后更是在哈佛任教多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国,此前是中央防疫处的处长,南京沦陷之后辗转武汉和重庆。

防疫处名存实亡,他自己也没有条件和时间开展科研工作。

军情局上门的时候,孟海平博士一家七八口人依靠着断断续续的国府津贴生活,入不敷出,非常艰难。

他并不愿意前往未知的南阳,军情局用了点手段才让他来到南阳行政区。

莫凡脸上笑容不减,口中说道:

“卢沟桥事变,日寇举全国之力侵略中华,震惊世界。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口,军人死战沙场,文人保全文脉,科学家献身岗位,每一个华夏人都在为抵抗侵略战争而奋斗。

海平博士在祖国有难的时候毅然放弃海外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祖国,致力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实乃全国科学家之楷模,令人佩服。”

孟海平虽然不喜欢听奉承话,但那也要分说话的对象是谁。

如今站在他面前的是陆军二级上将,是无数人的信仰,对方竟然说佩服自己的人格,这让他的心理很是受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