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210章 扩编(三)

所有编制公布结束之后,会议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军官们实在难以压制内心激动的情绪。

莫凡也并未加以阻止,他微笑着给大家一些宣泄情绪的时间。

过了大概五六分钟,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激动之情略微平复,莫凡眼神示意了一下参谋长吴静山。

吴静山笃笃地敲了敲桌子,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之后,他说道:

“部队的编制的确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但现在有几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第一是兵员。

参谋部和招兵处即日开始在整个鄂豫皖地区招兵,要派人前往合肥和汉口。

由于前方在打仗,这两个地方聚集了大量的老百姓,其中应该有不少优质兵源。”

罗老爹刷刷地在笔记本上记了两笔,抬头问道:

“除了从普通老百姓里招收士兵外,是否还要归拢一些溃兵?”

吴静山摇头,

“只招收新兵,大胆的打出我们模范师的旗号,争取在一月内招到足够的兵员。”

“明白了。”

参谋长看一下台下的所有军官,直接道:

“在刚才宣读的编制表中,除了枪械和火炮之类的武器外,卡车和战马无法立刻满足部队所需,尤其是战马,缺口非常大。

全军的马匹只能先集中起来交给炮兵团使用,其他部队所需的战马要再等一段时间。

大家都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够尽快将几千匹战马的缺口弥补起来?”

部队编制扩大之后,尤其是增加了那么多的重装备,需要战马和汽车,也就需要对应的兽医、汽车修理厂等等。

问题需要一个一个的解决。

没有马,装备就无法快速的运动起来,军官们开始皱眉思索。

一团长杨荣首先说道:

“只能想办法从全国各地买马,可以先从我们所在的皖中地区和后面的大别山山区开始。”

有人踟蹰着说道:

“各类骡马对于老百姓来说也非常重要,无论我们是买还是用其他办法,恐怕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缺口补齐。

买马还不如想办法多买一些卡车,只要有钱,卡车应该是能够买到的。”

王镇砰的拍了一下桌子,将周围的人吓了一跳,他起身说道:

“最简单和高效的办法就是从狗日的小鬼子手里抢,我记得以前的军情会议上有讲,像小鬼子的第六师团这些个甲种师团,一个师团里装备的战马就有近8000匹。

我模范师如果能够吃掉小鬼子的一个甲种师团,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再为马匹和汽车费心思了。”

莫凡和周泉等人眼睛微微发亮,但很快又摇了摇头。

抢小鬼子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若想要歼灭对方一个甲种师团,那几乎不可能。

王镇还在兴奋的说道:

“小鬼子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肯定是攻占津浦线,这也是军情会议上讲的。

我们可以在淮河和滁州之间的山区打小鬼子一个措手不及,重点攻击他们的后勤队和辎重联队,一边打仗一边训练部队,效果恐怕比干巴巴的训练要好。”

模范师每隔5天就要召开一次军情会议,因此军官们对这些情况都是了解的,当下很多人开始思索王镇建议的可行性。

吴静山微微点头,

“这一点参谋部会记下来,如果确实可行的话,你们会收到命令的,还有吗?”

政治部主任王超则有了另外一个思路,他向莫凡和吴静山微微致意后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